文\本刊特约撰稿 杨江波《越绝书》是一部奇书,内容“纵横曼衍,博奥伟丽”,后人称之为地方志“鼻祖”。虽然如此耀眼,但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此书几乎已被当代人遗忘。近期,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第五期推出《越绝书》。
古墓中出土古籍得从晋朝时期说起,东晋时期有一盗墓者盗掘了战国时期魏王之墓,但墓中没有什么珍贵的文物,而是遍地都是竹简,此事被晋朝官府知道后,官府带人收集了这13车竹简,最终研究得知这是一部记载了上古到战国魏国时期的历史,对于研究历史真相来说极为的重要,此失传古籍虽说是在晋朝时期出土的,但也流传到了今天,这便是《竹书纪年》。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书籍一直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此之后,中华大地上更是涌现出了很多传世奇书,只是有些已经失传,而人们曾在湖南一处山洞中发现了一本奇书,经过专家研究后,揭开了困扰世人百年的谜团。
第一本,《连山》,易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周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万经之源,而《连山》作为三易之首其价值可想而知。连山属于先天八卦说:“《连山》是以艮卦开始,如山之连绵,故名连山。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古书复活记》,用镜头记录了一批用自己的修复技艺让古书传之后世的“古籍守卫者”。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春夏秋冬四季轮替更迭着窗外的岁月,他们就是在这样的默默无闻中,用代代传承下来的修复手艺让破损的古书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