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淄博日报》创刊60周年,特别编辑出版了《淄博日报见证淄博60年》大型画册。今天,二三事选择了书中淄博1980年代的20余张老照片,另外加上一些其他来自网络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穿越回1980年代的淄博吧!
40多年前,作为农村人,如有机会去一趟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那绝对是很开眼界的。一下车就看到宽阔的马路、高大的法桐,路两边有五六层高的楼房,各类报纸张贴在路边的橱窗里,让人感受到了城市与农村的不一样,感受到了什么是气派与壮观。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是一般家庭里的“稀罕物”,代表的是当时人们理解的小康生活。位于周村古商城芙蓉街13号的淄博盛康三转一响博物馆,作为截至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规模化收藏、陈列、展示“三转一响”工业遗存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凭借自身独有的时代乡愁记忆和工业文化魅力,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打卡地”。
记者 张文珂历经蛰伏的生命,总能迎来新的世界。8月18日至20日,一场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好品山东·淄博美物”展销会,将令淄博家具产业再次站上更大的市场前台。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淄博家具产业经历了辉煌与蛰伏。
80年代时淄博的下班工人队伍,那时候马路上的机动车很少,市民出行基本是公交车和自行车。90年代时张店的居民楼,这时候红砖楼还有很多,楼下开设的电影录像厅是90年代时兴起的,后来有一个时期进入了高峰期,难以忘记。
□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皇甫晓文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新中国成立75年来,淄博交通领域发生历史性变化,基础设施连片成网,正从平面交通全面迈向立体化交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关键支撑。
大众网记者 王越 通讯员 李磊 淄博报道“之前墙上都是小广告,看着就让人心烦,现在不仅进行了粉刷翻新,还放上了记录城市发展变化的老照片,让我感觉很有家园归属感……”4月6日,家住淄博市张店区公园街道沁园小区的居民王女士看着小区墙面上的老照片说,都是她们儿时的记忆,特别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