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以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这种神仙思想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在文学领域中,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之一,魏晋南北朝以来,以道教神仙思想为题材的道教文学作品充满在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各种文学之中。
金栋按:内视,亦名内观、内照、内证、返视、返观、观照、返观内照、返观内视、内证返观等。据道教史料及相关古籍文献记载,此等乃道教之说,即修道者在养生修炼、修道修养中,闭目静坐呼吸以内丹练功,摒除杂念,收视返听,以元神返观内照形躯某一部位,即存思意念、存想神物、或身体某一部位,练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内视到自己五脏六腑筋骨血肉之形态、大小、位置及十四经脉之循行流注,甚或天地星宿山川等,并皆有神名。
夜色深沉,月影婆娑,古老的茅山笼罩在一片神秘的氛围之中,山间云雾缭绕,仿佛连接着人间与仙境,千百年来,无数关于茅山道士的传说在这里口口相传,为这座道教圣地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一提到茅山,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头戴道冠、手持符箓,身怀绝技的道士形象,他们穿梭于阴阳两界,降妖除魔,守护着人间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