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浚墓园 位于海口丘海大道水头村的丘浚墓园区经过修缮后再现古墓浓重的历史氛围。目前,丘浚墓休闲文化公园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据了解,丘浚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文革”期间曾遭受破坏,1986年墓园部分经过简单修缮。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5月26日消息(记者 陈望 实习生 郑慧婷)近日,历时近5年建设的丘浚陈列馆在海口正式开馆。5月26日,记者探访位于丘浚文化公园的丘浚陈列馆,丘浚陈列馆分8大单元进行布展,细致地讲述了丘浚传奇且精彩的一生。历时近5年建设的丘浚陈列馆正式开馆。
国士丘濬·故居遗迹■ 杨江波明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初四,丘濬病逝于京城,后辗转至次年十二月,其灵柩才得以归葬故乡。丘濬的墓地,位于丘濬老家下田村(今海口琼山区金花村)十余里外的“五龙池之原”。1996年,丘濬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已建成丘濬文化公园。
周六下午,我来到丘濬墓园,看后很想制作一编较好的美篇,可是久久不能下笔,是何原因?因为这个位极人臣,连远在俄罗斯,忙于革命的列宁都知道的人物——丘濬,他的事儿有趣的太多了,需要说的太多了,不知从哪里说起为好!
一代通儒出奇甸,灼灼风华传千古。11月19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丘濬研究”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丘濬的思想主张,探讨丘濬作品,追寻丘濬遗迹,弘扬丘濬文化。
在明朝时期,海南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名人,,创造出灿烂的海南文化。到了乾隆时期,发布了一个开垦琼州荒地令,之后又引发了大陆汉族向海南移民潮,每年有上万大陆汉族移民到海南,明朝大量移民的涌入,主要是汉族移民的涌入,使海南岛的人口大增,汉朝3万,元朝17万,而明朝仅大陆移民就增至47万
■ 文\图 王亦平石材应用于建筑的历史非常久远,中西方的许多经典建筑上都有石雕构件。远古时期的地壳运动,在琼州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岩石资源,特别是琼北的火成岩(亦称火山熔岩),很早就被海南人用于加工制作建筑构件。我们的祖先伐石为梓、精雕细琢,为世人展现了琼派建筑的石雕之美。
海南的文化教育,肇始于唐宋,兴盛于大明。明代的海南岛,有“滨海邹鲁”的美誉,诞生了丘濬、海瑞、钟芳、梁云龙和薛远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他们通过科考走上仕途,他们的功名和诗文,他们的清廉和耿介,迄今仍然激励着珠崖后辈。
“没等到亮灯那一天,园内景观灯已经被损毁完了。”6月23日上午,记者在丘濬墓园采访发现,这个已经基本建好目前还未交付使用的墓园主题公园内,景观灯、草坪灯悉数遭破坏。丘濬墓坐落在丘海大道旁边的水头村,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近日,海南发现迄今面积最大古墓葬群“多坟山”的消息引发人们对海南古墓的关注。墓葬制度起源于史前时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演变。海南各个时期的古墓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透过这些古墓以及出土文物,可探寻到海南的经济、文化融合及人口变迁等历史。
位于海口丘海大道水头村的丘濬文化公园,是一代文宗丘濬长眠的地方。园内陈列馆展出丘濬历来最受推崇的著作《大学衍义补》。在这部著作中,丘濬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论点。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还要早170多年。丘濬也被称为“15世纪卓越的经济思想家”。
漫步在水头村丘浚文化园,感悟忠廉传统文化魅力;穿行于东方洋街巷,追寻孩提时老码头里那一抹乡愁记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融入文化元素,打造海秀镇水头村丘浚文化园提升示范点、东方洋社区老码头仿古怀旧休闲文化街示范点、长流镇美德村乡贤文化提升示范点等特色“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