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写了《寻物 | 原来这些我们常用的词语都是梵文》,今天我们接下来说说出自佛教的成语。我们常用的成语和俗语很多都出自佛教,有一些我们一看就知道,比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很明显。
汉语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不仅仅有声调,还会儿化。这样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大不相同。今天要说的串字,如果不标准音调,大概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吃货们想起的是肉串,顽主们想到的是文玩,至于纨绔子弟则想到的是杂交。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想问一下大家,各位在练字的过程中,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是在练字中的书写得快乐?还是发现自己的字有长进 ,还是在享受练字的枯燥?要我说呢,最高兴的时候不是解决了某一个字的结构的处理问题,亦或是是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翻看之前的那个练字,发现最近的字有所长进了。
央视著名主持人郎永淳曾说,“阅读给了人们内心强大力量,让我们哪怕跌到马里亚纳海沟那么深,还能弹回海平面以上,进而奔向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对此我深有同感。2014年12月,由于自已糖尿病并发症不断出现,让自已突然一下子浑身无力,心脏部位有灼热感,腰部酸痛,真是有一种大病降临的征兆。
字源解说习,甲骨文(羽,翅膀)(口,像鸟窝状),表示在鸟窝里振翅。(文献摘自:象形字典,感恩分享)造字本义: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从上列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上边是个“羽”字,表示鸟的翅膀,下边是个“日”字,表示太阳,所以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合起来表示“鸟在阳光下练习飞翔”。
古代有顺世外道,他们依据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不承认前后世的存在,其实他们的看法纯属以狡诈、无理之行为单纯建立宗派而已。对此展开的破斥在古今众多论典中都有所涉及,这里就不再广说。而近现代依然有人依据同样似是而非的理由,顽固地坚持前后世不存在论,因此这里重点解析这些人的观点。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以戒为师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