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其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从秦巴山区到黄土高原,从汉江两岸到黄河之畔,“十三五”以来,三秦大地上一场改变数百万人贫穷命运的大迁徙生动上演。
搬迁群众就业稳定、生活稳定,易地搬迁才算完成了任务。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永安片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指示要求,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工程,建立良种羊繁育中心、骆驼养殖点、温室大棚等易地搬迁点,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
“十三五”以来,我国用5年时间使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彻底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搬迁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助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期间,郴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经过五年不懈努力,建成1.46万套住房、234个集中安置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9.5亿元,51676名搬迁群众实现脱贫,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新华网昆明11月26日电(张玛睿 李保彤 董炽鸿)走进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黄坪镇龙泉村,幸福的氛围处处洋溢——水泥路笔直宽敞、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绿化墙绘养眼……从2012年6月开始,当时为支持金沙江鲁地拉水电站建设,许多群众响应号召,陆续搬迁至此,开启了新生活。
两年多前,曹晓文一家4口还住在开云镇金石村,“那时全家就挤在一间残破不堪的土坯房里,冬天透风,夏天漏雨,出门买个日用品都要走6里路……跟现在比,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曹晓文一家“穷窝”换“新房”是衡山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过上幸福日子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衡山县共投入资金6610.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17户1090人,从根本上改善了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同时,该县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搬迁+就业帮扶+后续产业扶持”的脱贫攻坚之路,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高位推进“挪穷窝”
时光湍湍流淌,来不及说再见,来不及想念。岁月匆匆,转眼到岁末——飘着油香味的腊月年根时节。墙根下晒太阳抽烟的老人,庭院里忙里忙外洗衣做饭的女人,大街上跑着疯玩的孩子,这是儿时记忆中的摸样,是年末岁尾的一幅生活写照。
云南昭通籍青年作家沈洋中篇小说、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精品力作《易地记》成功入选。《易地记——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 供图。《易地记——扶贫攻坚优秀中短篇小说选》,共收录全国脱贫攻坚题材优秀中篇小说6篇、短篇小说6篇,多维度呈现了扶贫攻坚小说创作的生长面貌和繁荣态势,有助于从整体上呼唤更多的经典作品,推动当代文学继续走向丰厚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