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月15日,大年初六,假期虽然进入后半程,但是大家出游热度不减,各地景点商圈组织的活动更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陕西西安:活动精彩纷呈 沉浸式体验关中年味儿“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13日电 (记者 王笈)作为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乐无穷”展演板块中的第二场演出,来自泉州的“点水南乐”乐队12日、13日晚登台上海音乐厅,演绎“过去即是未来,数字化的世界遗产‘南音+’音乐会”,以创新的数字呈现手法诠释泉州南
泉州拥有世界级非遗6项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泉州网12月13日讯 (记者王金植 通讯员许侨鑫)11月29日,包含铁观音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月12日、13日,作为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的演出之一,来自泉州的“点水南乐”乐队带来“过去即是未来,数字化的世界遗产‘南音+’音乐会”。该乐队由主唱郑明明与制作人R2(蔡凯东)组建,以创新的数字呈现手法诠释泉州南音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文化中国行|南音: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介绍泉州南音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曲,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发源于福建泉州一带,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
十五载世遗辉煌 弦歌不辍续华章“泉州市南音申遗成功15周年”活动举行十五载世遗辉煌,弦歌不辍续华章。18日晚,“泉州市南音申遗成功15周年”活动在泉州南音艺苑举行,泉州市新老弦友齐聚一堂,凑唱千年古乐,以最传统的方式致敬非遗瑰宝。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顺利完成第四次彩排。艺术与技术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多个首次亮相的节目呈现出独具匠心的创意。用创新让经典焕发新魅力。
“山乡育我一份情,我报山乡一世恩……”11月8日,商洛花鼓戏《情怀》亮相大宁剧院,参加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现场叫好声不绝于耳。“幽默风趣,青春浪漫,与我想象的地方戏曲不太一样。”观众章先生的评价代表了不少年轻人想法。
= 有一种声音,它如丝如缕,又如秋日的古道,弥漫着一种淡淡的乡愁。那便是南音,一种流传千年的音乐蕴含了汉晋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保留了唐宋古典曲牌,有着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南音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之一,南音这种起源于唐、形成于宋的曲艺形式在漫长历史中传承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仅在中国闽南地区广泛流传,也随着侨胞出海的脚步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传播,成为维系海外侨胞乡情的精神纽带。
记者昨日获悉,由厦门市南乐团创排的南音《文姬归汉》,日前入选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26日和27日在上海宛平剧院连演两场。据悉,这是厦门市舞台艺术作品首次入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南音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10月18日,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奖名单在江苏省南通市揭晓,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泉州南音乐团)创排的《南音魂》斩获本届曲艺牡丹奖节目奖,赢得牡丹奖表演类奖项(节目奖、表演奖和新人奖)“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