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大西洋战役是德国使用潜艇对英国实施的破交战,这场战役关系着英国的生死存亡。因此盟军也把U型潜艇的列入重点打击目标,尤其是对在法国的U型潜艇基地轰炸的级别甚至高于对德国工业区的轰炸。1940年夏天,德国人在占领法国的几天内就看到了洛里昂的潜力。
澎湃新闻获悉,疫情后,“光的池塘”数字展馆在法国波尔多正式开馆,首批展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与保罗·克利的作品,巨大的数字图像与船坞水光交相呼应,除了再现大师作品,展馆还呈现了数字艺术新秀作品与潜艇基地的历史档案。
德国作家洛塔尔·京特·布赫海姆在二战期间是一名海军战地记者,1973年,他根据自己的战时经历,写下的潜艇兵题材小说《从海底出击》出版,1981年《从海底出击》被拍成了电影,近年来又被翻拍成了迷你剧,这些文艺作品都忠实地反映了二战德国潜艇兵的作战和日常生活。
二战期间,德国海军潜艇的狼群战术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作战区域的扩大,德国潜艇往往需要远离欧洲,在北美、南大西洋、印度洋等水域作战,但是德国在海外没有海军基地,潜艇上的各项生活物资、燃料和鱼雷等无法得到有效补充。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丢失的领土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海参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德国和中国类似,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丢失众多领土,其中有很多城市是德国心目中永远的痛,下面将一一列举:柯尼斯堡:德国东普鲁士首府,由条顿骑士团北方十字军于1255年建立,先后被条顿骑士团国、普鲁士公国和东普鲁士定为首都或首府。
学习电影艺术的人,素材课上可能都绕不开一部纪录片,那就是纳粹党拍摄的《意志的胜利》。这部纪录片虽然是纳粹党歌功颂德的作品,主题是纳粹党的“纽伦堡大会”,但片子的叙事性、画面的艺术性都是划时代的,被电影界封为“有毒的桂冠”。
8月,美军突然在短时间内组织了一支4700人的部队,浩浩荡荡的挺进了南极洲。美国官方对外宣称,这只是一场科考行动,但这些与科考极不相称的飞机、舰艇甚至是航空母舰,加上大量的军事人员,让这次行动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秘密的军事行动。
应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条新闻,在2020年10月13日这天,波兰在拆除一枚在西北部港口城市斯文诺契运河水下重达5400公斤的未爆弹时不慎引爆,幸好是远程操作没有任何人员伤亡,这颗炸弹来头可不小,这是英国皇家空军在二战时的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名为高脚柜TallBoy的地震波炸弹;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