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年味正浓,和以往不一样的是,2025年的春节被称为“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5年春节假期增至八天,无论是回乡团圆还是外出旅行,不少旅客已开启春运旅程。交通运输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预计达到90亿人次,自驾仍为主流,预计达到72亿人次。旅行过大年成为新潮流,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迎接新春的选择,你在哪里过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新春将至,迎年、忙年的气氛越来越浓。大街小巷,贴上吉祥的春联,挂起火红的灯笼;返乡的游子,脚步匆匆,奔赴团圆……神州大地,处处欢乐祥和。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以后的首个春节。
来源:人民网 “蛇俑还挺可爱的”“这瓶子的颜色搭配真是绝了”……春节假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人头攒动。各类寓意吉祥的文物与空间布景形成呼应,观众或细赏文物、或驻足拍照,共同庆贺“四海一堂春”。观众正在参观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雷雪伊 田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2025年乙巳蛇年的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连日来,重庆多个交通枢纽和热门网红景点,充满年味儿的传统文化习俗开始上演,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迎接蛇年。重庆北站工作人员与旅客在新春集市打卡墙前合影。
2025年农历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正当潮,不少留沪过年港人选择体验非遗技艺。“这是妈妈给我做的兔子灯彩(花灯),是不是很漂亮。”来自香港的梁丽萍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非遗体验,会让3岁的女儿如此欢喜,逢人就要夸赞一番。1月24日,来自香港的梁丽萍正在制作兔子灯彩。
黄果树旅游区新春活动现场。黄果树融媒体中心供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姜雨熙2025年的春节,作为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贵州各地精心策划了独具特色的非遗表演与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线上、线下轮番上演,让传统佳节更具文化韵味。
2025年春运是中国春节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运,民众出行意愿强烈,文化旅游经济辐射范围超过往年。在景德镇北站、婺源站、泉州站等地,非遗传统文化走进车站,陶瓷艺术展演、徽剧艺术表演、闽南传统艺术等多样文化活动,让每一位旅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香港1月26日电 (严小晶、吴宇扬扬、陈晓琳)2025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中国式浪漫在文化传承中走向世界、连接你我。展望乙巳年,经济提质增量向好迈步,文化交流合作生生不息,港澳与内地“双向奔赴”欣欣向荣,社会各界同心合力,共谱新篇。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近日,中宣部印发通知,对开展2025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推进传统节日振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