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本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区建设管理委自今年4月起,聚焦农村经营性自建房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等安全隐患,通过现场排查、宣传引导、督促整改等方式,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行动落到实处。
2023年,崇明区开展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遴选出13个乡镇的19个村作为扶持对象,每个村扶持30万元,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家门口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港西镇盘西村就是其中之一。近期,盘西村去年试种的14亩红皮土豆迎来丰收,一起去看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崇明区绿华镇华星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绿色低碳为主基调,通过发展高标准生态养殖产业、探索“林下种植”新模式、推进“屋顶光伏”工程等举措,以多种“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华星村地处绿华镇东部,村域面积7.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崇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事业乘风破浪、加速前行。为进一步展示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我们开设“生态文明最佳实践地”栏目,为您讲述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之举,陈家镇瀛东村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引入“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新路子。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开展了第二批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推荐工作。经相关区遴选推荐、专家现场评定,确定了第二批16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初夏时节,微风习习。走进中兴镇爱国村,道路平坦通畅,房屋错落有致,村宅内外各类花卉点缀其间,成片的果蔬基地、白山羊智慧养殖场映入眼帘……近日,记者实地探访这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一起看看这里到底有多美。乡村“颜值”不断升级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
走进崇明区陈家镇八滧村,宣传栏上“金协隆、银八滧”的标语彰显着这个村子追忆往昔、迈向未来的齐心协力,宽阔整洁的村域公路连接起传统乡村的高速发展,历史的厚重与现代文明的智慧在这里交融、共生。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
根据《上海市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办法》(沪绿容〔2023〕49号)和《上海市森林乡村评价认定工作方案》(沪绿容〔2023〕51号),经各涉林区绿化市容局推荐申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组织审核评价,以下43个行政村拟被认定为2024年度“上海市森林乡村”,崇明有14个
永发村位于崇明区横沙乡西北部,是个整洁、恬静,却一度不太起眼的村庄。近年来,永发村深入推进乡村精细治理,盘活本村闲置空间,打造特色绣球花产业,实现村容村貌进一步提质、村集体资产持续增长,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游玩,还有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竖新镇春风村以实施“五好两宜”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黄杨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进春风村春风路,道路两旁满目青翠,绿意盎然,农家宅前屋后,造型别致的黄杨树和盆栽黄杨小品令人赏心悦目,成为远近闻名的黄杨景观带。
乡村设计不仅是对乡村环境的改善和美化,也是对乡村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日前,中兴镇“乡村设计·富圩焕新”富圩村乡村设计大赛决赛在上海智慧岛产业园区举行,一个个独具创意的LOGO作品展现出富圩村独特的乡村魅力和产业特色。
点击关注悠哉崇明,发现更美的崇明近年来,中兴镇爱国村以农业科创、农旅融合为主线,通过现有产业项目,结合民宿集群、小羊主题游线的打造,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崇明区竖新镇惠民村4.5公里的绿色产业带上,既有年产绿叶菜9000余吨的国家级农业示范社“静捷蔬菜”,也有香气四溢的“汉萃芳香园”,再加上五星级精品民宿“如砚”、非遗土布工作坊“布布瀛”等农旅项目的“加持”,串联起了一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新赛道。
“这里以前是个养猪场,难闻的气味让周边居民叫苦不迭、怨声载道。如今,猪场原址上建起了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既改善了环境,又为企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崇明区联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辉指着兰桂骐(中国)温室科研与应用中心,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