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网友都在对003福建舰进行深度探讨。讲到电磁弹射,往往会和蓄能系统、全舰综合电力系统、电力推进这些新名词结合起来,搞得人半懂不懂。怎么搞明白这些事呢?先来算一算电磁弹射对动力的需求究竟有多大吧。都说很大,但很大是多大呢?算清楚了下面的事就好懂了。
种花家的这位朋友+粉丝提供了一个说法:“The reliability concerns are amplified by the fact that the crew cannot readily electrically isolate。
近日,003型航母所在的船坞已经开始注水,并挂上了彩旗,甲板上电磁弹射导轨的位置还出现了三行标语,连美军RC-135V电子侦察机也展开了高强度的活动,其目的不言而喻,种种迹象表明,003型航母下水的那一刻即将到来。
6月17日,就在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的之际,印度方面也在同日曝光了,印度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中将古尔马德,在访问班加罗尔的国有巴拉特电子有限公司工厂时,视察了印度人自己的设计的,所谓电磁弹射器系统测试模型。
电磁弹射,被加速的舰载机总重,30吨,即3万公斤;加速长度100米,加速时间2.2秒,舰载机末端速度,85米每秒;总耗电能38度;瞬间功率6万千瓦。电磁炮也是“弹射”,被加速的弹丸重量,10公斤,加速长度15米,加速时间0.
地球东半球诞生的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003型航母在下水一年半之后终于迎来了一次里程碑意义的测试任务,一位网友在一架民航客机中,通过舷窗拍到了该舰举世瞩目的惊天一弹,一个重型物体在航母前方不远处的水面激起了冲天巨浪,画面看起来相当暴力,激起的水柱目测有十几米高,这是在进行电磁弹射器的静载荷测试,此类测试物体通常是带有轮式机构的小车。
近日,中国第3艘航母下水消息,在网络上快速蔓延,照片显示船坞已经在注水,距离正式下水近在咫尺了。2008年,在马伟明院士带领下,我国就制成了首台原理机,2010 年,成功研发出关键储能设备 50MW/120MJ 飞轮储能样机,后续多项技术试验,相继取得成功,能量转化效率高达到了 90% 以上,完全满足各种航母舰载机的正常起飞。
关于电弹的功率,我们按一架歼16飞机80%负载起飞重量30吨,起飞速度70米每秒,电磁起飞助推距离100米,自身推力30吨,那弹射一次消耗的能量=F发动机电弹距离+f电电弹距离,300007070/2=300000100+f电100,可算出:f电磁弹射器的推力=300000*/100=435000,电磁弹射器推力43.5吨,则P电弹功率=F电助推距离/助推时间=435000100/=15225000,也就是电弹的功率最大可以在1.5225万kw以上。
4月29日的动态还是让大家非常激动,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网友“发明”了一个新词“核燃联合循环动力”,所以就有了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以及核常混合动力之争,笔者在4月30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核燃联合循环动力?003航母即将海试:真装上了核反应堆?》的文章,详细探讨了混合动力的可能性,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张泉)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该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4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日前启动试运行。此装置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在地面构建微重力实验环境,相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有效的地面验证,是空间科学实验的前提和基础。
众所周知,福建舰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弹射型航母,而且还是电磁弹射型航母。我国军方竟然一反常态,直接跳过蒸汽弹射器,采用电磁弹射器。这种一步到位的做法对于一向保守的中国军方来说实属罕见。福建舰那么电磁弹射器究竟能给航母带来多大变化,才会让我国军方如此冒险呢?
装置启动,舱体沿导轨垂直弹射,数秒后回落到地面,过程中为舱内装载的实验载荷构建了时长4秒的微重力环境。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新技术基地,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制建设的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4秒)启动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