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养殖园如今年出栏4万只鸡,成活率达到96%。”田夫生望着绿树掩映下,成群的芦花鸡在草地觅食,乐呵呵地说,这个成活率过去是不敢想的。田夫生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姬村生态养殖园负责人,他养殖芦花鸡已经30个年头了,讲起他的养鸡史,可谓是“一波三折”。
大众网记者 李慧 济宁报道济宁市汶上县是汶上芦花鸡的原产地。近年来,“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山东省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国家级汶上芦花鸡保种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一项项荣誉接踵而至。汶上芦花鸡以其独特的羽色和体型、高营养的肉质和蛋产品而驰名中外。
编者按:古老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在济宁留下了无数辉煌与高光。它生生不息,奔涌入时代的洪流,澎湃起新生的力量。济宁,这座由河而兴的城市,正向河而行,激荡着奋进的浪花。即日起,大众网济宁频道推出专题策划《我家就在岸上住》。
边艺 济南报道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沃野上,农业特色产业正以其独特魅力闪耀,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其中,西瓜种植与芦花鸡养殖两大特色产业尤为突出,它们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汶上县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济宁援疆指挥部利用英吉沙县林果业发达的特点,引进汶上芦花鸡特有品种,开展林下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发展农旅休闲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济宁援疆指挥部协调派出专家到英吉沙县开展技术指导和专家讲座,传授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 金秋送爽,鸡鸣阵阵。走进济宁市汶上县芦花鸡生态养殖基地,一群羽毛丰满、体貌俊俏的芦花鸡正伴随着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在林间悠闲散步,在这里他们伴着音乐吃食、产蛋,过上了鸡类“向往的生活”。
被全国数万种植户称为“甘薯育苗大王”的刘文学,是汶上县次邱镇高庄村的一位农民。他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发展甘薯育苗产业,不仅带动全县45个村发展甘薯产业,而且辐射全国,形成了以甘薯育苗为主导,种业、种植、加工、运输、劳务等全产业链,3万多人在这个“链条”上共奔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