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含浦街道九丰村水田里发现的福寿螺和卵块。通讯员 供图 华声在线6月7日讯 每年的4月至6月是福寿螺产卵、孵化的高峰期。近日,不断有群众反映,在长沙岳麓区、长沙县等地一些公园、河流、灌溉渠道甚至水田等地发现了“粉色小球”,疑似福寿螺的卵块。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收到香港老朋友DocMartin Williams分享的一篇题为“想要你的稻田免受虫害侵扰吗?试试放一群鸭子进去吧”的文章,文章提到,大约600年前,中国就有文献记载,中国农民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采用稻鸭综合种养的方法来防治虫害,而由于近年来各种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对环境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一些农民转而向古人学习,重新在稻田里放养鸭子,让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一些多年未见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于田间地头。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前言】随着天气越来越炎热,又到了烧烤配啤酒的季节,相信很多朋友在小的时候,都会拉上三五好友,前往河边去摸小龙虾和田螺。
福寿螺原产地为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人为引种传入我国台湾和南方部分地区及东南亚国家后,福寿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制约,水稻秧苗是其喜食的寄主植物,气候条件又十分有利于它的生长繁殖,因此对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福寿螺是一种人人反感的外来物种,每到4-6月份,但凡有它们侵入的地方,不管是稻田稻杆,还是河道河堤,或者是公园湖边的芦苇杆上,到处都是福寿螺繁殖出来的粉红色螺卵。而且数量非常的大,处理起来极为不方便。而为了消灭它们,各地也是方法其出,但是,效果却是低微。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罗丹凌每年5—8月份是福寿螺的高发期。5月23日,市民张先生在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贵州投放“鸭子大军”防治福寿螺,希望福建省相关部门能够借鉴此种做法,有效治理福寿螺。那么,目前我省是如何防治福寿螺的?是否需要借鉴省外经验?记者咨询了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
福寿螺原产地在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一粒受精寿福螺卵,只要15天便可以在适宜气温水域中孵化成幼螺,而幼螺在自然水体中生长2个月就进入了性成熟期,再次进行交配、产卵、繁殖,福寿螺一次可产卵200粒至10000粒,从3月份到11月份都可以产卵,这样一年至少可产卵20~40次,全年总产卵量近40万粒,由此可见福寿螺的繁殖力是多么的惊人。
在万安镇万安村,有一个500亩的“稻田养鸭”防控福寿螺示范片区。这里,绿油油的水稻茁壮成长,微风吹过,绿波荡漾。田间,成群的鸭子或在寻觅福寿螺为食,或在阳光下尽情嬉戏,景象十分欢乐。当前正是福寿螺繁殖高峰期和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将乐县农业农村局已启动防治福寿螺的专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