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苏联档案解密的1950 年 10 月 3 日毛泽东致斯大林电 《关于中国暂不出兵的意见》中说:“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 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那天,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来到苏联的中亚地区,在乌兹别克共和国首府塔什干发表了长篇讲话,其中,虽然仍充满了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并表示愿意改善对华关系,建议双方磋商,采取一些两国都可以接受的措施,以改善中苏关系。
在世界现代史上,中苏关系如同一段复杂的交响乐,伴随着和谐的旋律与突如其来的冲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1982年11月,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走马上任,他面临着一个不太妙的局面:当时的苏联外交关系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冻鸡,硬邦邦的,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盟友。
前言:核阴影下的较量朋友们,让我们回到1969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苏两国在珍宝岛的冲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想象一下,苏联的强硬派竟然动起了用核武器的念头,想要用这种绝对的力量来核打击我国。这就像是把全世界都推到了冷战的边缘,那种紧张气氛,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
外交之于国家素是头等大事,尤其现如今全球化以国家为单位的竞争对抗之中,外交状况极大程度决定着一国的发展趋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秉承着周总理的外交思想,一代代外交家面向世界发出了和平友好且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