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纯手工工艺,始创于清雍正年间的云南石屏县,距今已近300年历史,它以乌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纯银(或金)熔化后走入花纹图案的刻痕中,利用高温使银(或金)与乌铜融为一体,再经过冷却、打磨、抛光、捂黑等技术处理后,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4月20日,是71岁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金永才最高兴的一天,16位热爱传统技艺的追随者以传统方式正式拜他为师,专心学习这门需要发扬光大的国家级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制作技艺。拜师仪式在全省第一家非遗传习馆「乌铜走银传习馆」举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遗的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为此,我们推出《点亮多彩非遗》系列海报,与大家一同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7日讯(记者黄丽娟)10月27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斑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碧做客长江日报“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直播间时,带来一件价值6万元的艺术品——宝相熏炉。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李思凡)4月10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示云南省第二届“非遗伴手礼”入选作品名单,昆明6件(套)作品拟入选优秀非遗伴手礼名单,13件(套)作品拟入选非遗伴手礼名单。公示于4月16日截止。
矿物是由自然界产生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独特物理特性的一种单质或化合物。云南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繁多,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均较丰富,而且成矿条件优越、储量大,堪称真正的“矿物王国”。云南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交界地带,从震旦纪至今,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演变复杂。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一个沉浸式体验区让不少嘉宾眼前一亮,精致的非遗文化产品、唯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在鲜花的簇拥下,向嘉宾们展示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就是友城大会的非遗文化走廊。“这是手工做的?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世界各地的友谊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让和平、爱与尊重在人们心间生根发芽。”在被问及中国国际友城大会如何对民间交往产生影响时,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市议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卡塔琳娜·多斯纳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作出上述表示。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典雅、大气的斑铜珍品。供图掌上春城讯如果说昆明市斑铜厂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市斑铜厂”)引领云南斑铜传承壮大的发展史是一部“励志史”,那么在发展历程中创作出来的无数精品则更为传奇。
来源:人民日报“乌铜走银”是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一种铜制工艺品加工工艺。这项工艺以乌铜为胎,雕刻出各种图案纹路,再熔化金或银填入其中。经过焊接与组装、打磨、捂黑等一系列加工环节,使得底铜变黑,而金银图案清晰分明。“乌铜走银”工艺品纹饰丰富多样,尽显古色古香之韵味。
热闹的商场里,乌铜走银文化体验项目不停地吸引着市民和游客驻足;火爆的直播间,中国首家光学企业生产的望远镜受到追捧……传统企业在积极对接市场需求,大踏步走向转型升级的新道路。与此同时,昆明税务部门精准识别企业诉求,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赋能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