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有点失望,古代能做琉璃瓦,居然现在是个玻璃的。”日前,一名小红书用户发布了自己游览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的笔记,对大报恩寺宝塔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条笔记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要说起来,大报恩寺遗址景区是南京市的老网红景点。
公元1656年盛夏的一天,江宁府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南京城外皇家寺院大报恩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一群穿着奇怪衣服的洋人,这群洋人当中一个年轻人躲在队伍的最后面,正偷偷的拿着笔在随身的小本子上飞快的画着什么。
这些年,来来去去路过大报恩寺记不清多少次了,总觉得大报恩寺就是一个遗址而已,琉璃塔也是仿制的玻璃塔,于是每次都把它给放弃了,参观以后才发现大报恩寺旧址已经成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不但能够了解大报恩寺当年的盛景,还能看到遗址发掘过程意外发现的佛骨舍利,绝对是一趟超值的文化之旅。
在南京有座千年古寺,走起了科技风,完全颠覆想象。而与此同时,博物馆在去年10月1号好还推出“VR 密室 ” 与 “VR 影院 ” 两大项目,将潮流科技、千年历史文化、娱乐互动等元素融合,在博物馆里打造一个特别的空间,给游客更加沉浸式、互动式的游览体验。
提及古南京的大报恩寺佛塔,有多少人知晓?这座建于大明王朝的华丽琉璃大塔,曾比肩长城,并称中古世纪七大奇迹之一,明代更是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其屹立于中华大地400年,终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令人扼腕痛惜。
南京秦淮区中华门外曾有座豪华庙宇,那是朱棣在明永乐十年(1412年)为纪念老爸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的大报恩寺。因为是按着皇宫标准建,一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寺院,寺内的琉璃宝塔更是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在一个交通旅行并不便利的年代,是什么样的中国建筑得以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答案非宝塔莫属。7月2日起,上海图书馆东馆的美术文献馆新展“西风塔影——托马斯·阿罗姆版画里的中国宝塔”将带领读者探寻西方书籍插图文化中的中国宝塔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