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我国武汉发现了首起新冠病例,此后国内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了疑似病例。截至2022年4月,疫情仍在上海等多个地区发酵。面对疫情,我国一直坚持“动态清零”的策略,除了封控隔离、核酸检测之外,另一项更加常态化的筛查手段就是检测体温。
1月23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悉,近期不少人都遭遇了呼吸道感染。部分感冒的患者看上去已经痊愈,但还伴有低热。“个人体质使然,相似的感冒转归却各不相同。”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剑平重点分析了当下拥有高热度的“低热”话题。
随着“感冒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感染后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纷纷开始购买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乱用药物,尤其是解热镇痛药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甚至危害健康。胸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潘雁为大家讲解服用药物前你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干货满满,一起来看看吧!
近期,大家差不多都经历过了一波呼吸道感染高发期。个人体质使然,相似的感冒转归却各不相同。有的已然痊愈,但还有不少依然深陷“低热”泥潭之中,每天无精打采,疲软无力,工作生活变得了无生趣。此外,对于“低热”到底要不要吃药也存在诸多困惑?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超高热度的“低热”话题。
眼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仍处于高发期。除了高热、畏寒等显著的症状外,网络平台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自己发烧不明显,一到下午就开始低热,但第二天上午又退烧了……这是怎么回事?低热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为什么退热后没几天又发烧了?《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解答,并支招如何应对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