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首席记者 陈嘉伟 记者 张大卫 报道只要发到时间等条件允许,赵茜乘坐高铁出行时会首选带有智能动车标志的复兴号。“复兴号确实在一些设施上更加便利。比如座椅靠背上有USB充电口,这比之前的充电设施方便多了。”赵茜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路炳阳 北京报道国家铁路2023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同比增长0.26%,创历史新高。1月9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召开工作会议透露上述消息。虽然国家铁路货运量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仍未完成全年任务。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火车的“哐当、哐当”声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这种声音伴随着车轮与钢轨接头的每一次碰撞,仿佛成了火车行驶的标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声音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耳畔,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舒适与宁静的乘车体验。这一变化,正是中国铁路技术创新与进步的生动写照。
在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开往漠河市古莲镇的6245/6246次公益性慢火车,自开行48年来,列车累计发送旅客已近百万人次。它不仅是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更是承载着沿线百姓踏上了致富之路。迈入高铁时代,6245/6246次慢火车仿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大兴安岭间穿梭。
来源:中国日报网 在1月2日召开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铁集团)工作会议上,记者获悉,到203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约18万公里,其中高铁约6万公里。届时,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铁路网。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