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已进入严冬的时节,部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缺吃少穿,一贫如洗,连温饱都成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最少需要二千五百大洋,毛泽东思来想去,想起了刚不久见过面的徐海东,当时的毛泽东确实没有把握,他试探性的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这份信写了中央红军的极度困难,向红25军借2000大洋,当然这份借钱信,一方面是中央红军确实需要帮助,另一方面是一种试探。
1930年,一位热心地主杨长银在湖北孝感地区倾囊支持红军,留下了一张400大洋的欠条。1930 年,红一方面军在湖北孝感地区积极活动,奋勇作战,其间展开了多场惊心动魄、激烈异常的战斗,其中著名的阳平口战斗更是在当地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在湖北,曾有一位年迈的老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借出400大洋支援红军。时隔多年后,他的孙子因家庭困难,手持泛黄借条找上政府,一段尘封的历史故事就此揭开。
工作人员有些蒙了,接过了老人手中邹巴巴的纸张,虽然年代久远,当时依稀能看出这却是是一张“欠条”,落款时间是1930年,距离2015年已经过去整整85年了。在革命年代,红军因为经济苦难,却是有向老百姓借款的现象,所以工作人员不敢怠慢,赶紧请老人坐下,然后讲一下关于”欠条”的具体情况。
这是一张非常罕见的照片,内容是长征结束后,中央红军经济紧张,毛泽东向徐海东借钱的借条。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刚刚率中央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一路征战使得部队极其疲惫,经济上也十分困难,甚至连过冬的钱都没有了,于是毛泽东就想起徐海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