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看到家乡一天天重现芳华,市民张文杰不胜感慨:“对于新建瓯、新古城,我们表示非常期待!”另一边,也有喜讯传来:在近日公布的2023年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名单中,“建瓯市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作为县城更新建设样板入选。
4月28日,由中建海峡建筑装饰工程公司承建的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铁井兰历史文化街区顺利开街,理学片区同时开工,标志着项目完成首个阶段性对外展示成果,承载了当地市民的美好期盼,有力助推建瓯市文旅发展整体提升。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中国笋竹之都”,建瓯拥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年生产竹材5321万根、鲜笋36.2万吨,笋竹产业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闽江上流建州府,理学名城有温度;建溪唱诗芝山和,满城春风人舒服……”在建瓯原创方言歌谣《理学名城谣》中,稚嫩的童声唱出了千年古邑的悠悠历史。
游人参观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张斌 摄8月2日,参观者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参观。经过保护修缮、改造提升,最具建州风貌、建宁府格局的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实现华丽蜕变,自今年4月开街以来成为当地新地标。
建瓯古称建州,福建的“建”即来源于此。8月2日,记者走进位于建州古城核心位置的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只见风格多样的古厝沿街而立,戏台、彩绘、马头墙等景观次第展开,木刻、砖雕、入帘门等建筑结构触手可及……在这里,徽派风格与闽北特色相融合,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建筑栉比相邻。
8日,笔者走进建瓯市府学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现场,一座规模宏大的衙署已经初见雏形,工人们在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作业。府学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位于建瓯市芝山街道,涵盖建瓯文庙与芝城公园,该项目于今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4.
这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是福建之“建”的由来;这里,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千名进士县和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存留有4处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18个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完整保留千年大气的古城格局;这里,是朱子理学的正
归宗岩白鹤亭建瓯古称建州,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史,三国置闽地第一郡、唐设闽地第一州、宋立闽地第一府,“福建”二字正是取福州、建州首字命名。走过历史长河,建瓯至今仍保留着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二十四坊,三山六水七桥九城门,内外双城套城的千年古城格局。
中新网福建建瓯9月29日电(叶秋艳)千年建州,理学名城。最能代表建州历史文化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福建省建瓯市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28日开街。历时一年精心修缮和改造提升的该街区,古厝林立、岁月悠悠,青砖黛瓦、典雅清新,木雕石刻、处处皆景,恍若时光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