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记者 郭芝桃 通讯员 彭秋香 陈沁沁 王灿2月2日是北方小年,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的走廊内,一对老年夫妇认真地看着一张医生抱着一对双胞胎娃娃的照片及介绍,边看边喃喃自语:“感谢党和医院的培养,向红真的为社会和人民在做贡献。我们为她骄傲!
21岁的王先生(化名)最近咳嗽剧烈、痰中带血,因为咳血,王先生一度以为自己得了“绝症”,外院治疗未见缓解使他更加紧张。王先生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了市六院胸心外科。经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确诊为少见的肺隔离症(叶内型)。
本报记者王璐通讯员刘超 王志成山东汉子张强,自考上中南大学医学研究生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在家乡过过一次年。在湘潭市中心医院骨科工作的岁月里,每到春节,他就奔波于门诊急诊和病房之间,白天黑夜,不知疲倦。2024年1月25日上午,张强和往日一样在科室忙碌。
新华社杭州1月20日电 题:远航归来的军医们!“把艰辛埋进心底”新华社记者黎云、李秉宣、郭中正215天风雨兼程,总航程3万多海里。伴随汽笛长鸣,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缓缓驶入浙江舟山母港,结束了自入列服役以来时长最久、到访国家最多的一次远航。这一天,已是农历腊月十七。
大小新闻客户端2月2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摄影报道)对于每一位儿科医务人员来说,过去的这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从年初的新冠,再到肺炎支原体,最后年底还和流感“亲密接触”,孩子和家长们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考验”,而儿科医务人员更是为了抗击疾病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从城市到村庄,感受医务工作者的除夕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顾天成、帅才除夕人团圆,但总有一些岗位需要值守。从儿童医院忙碌的重症病房,到冰雪冻雨“不打烊”的社区医院,再到边陲村庄的“健康守门人”,一位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陈琦 李袅“晓丽,生日快乐!”1月30日,大年初二,在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马晓丽的两位“亲密战友”趁着中午吃饭的间隙,为她送上提前准备的蛋糕。望着同事们真诚的笑脸,马晓丽湿了眼眶。值班同事为马晓丽(左一)送上生日祝福。
极目新闻记者 彭影通讯员 吴杨“尹医生,新年快乐啊!”2月13日一大早,预约做康复治疗的患者带着一束花来到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省康复医院),向盆底康复科医生尹雅倩表示感谢。当天,该院康复医学中心的医护已开始忙碌起来,带着患者一步步进行康复训练。
2023年的大年三十清晨8时,窗外还被朦胧的夜色笼罩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已踏上了上班的路。8时30分,血液透析室的医护人员陆续到达科室,已开始各项准备工作,迎接一会儿赶来做血液透析的患者。
中新网西宁1月28日电 题:青海乡村医生的春节:常念父亲 “初心” 三十三载情系患者作者 赵凛松 潘雨洁 马铭言今年是父亲走后的第五个春节。一早,史永洲如常穿上白大褂,挎上药箱,匆匆赶往村民家中问诊。春节是史永洲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心境也不同于往常。
来源:【人民网】春节,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大年三十这天一早,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王玉清早早起床,简单洗漱后,便走出了家门。此时,街道上偶尔传来阵阵鞭炮声,几盏红灯笼在寒风中摇曳,为节日增添了些许氛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无论何时,都得把它做好。
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有那么一群人,当大家阖家团圆、欢度春节的时刻,他们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缺席团圆,只因肩负着生命的嘱托,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8床的病人,送来急救时已经心跳停止,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情况不太好,需要多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