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祠广场“耗资8亿元建成,使用4年就要拆除”的新闻经新华社率先报道后目前继续发酵,有知情人士告诉广东建设报记者一道2米多高的围墙把广场东部隔离开来 韩庆文 摄原来绿草茵茵的草坪已经千疮百孔,泥土裸露。
本报9月5日抢先报道“陈家祠广场推翻重建”文/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斥巨资打造的陈家祠东广场,仅仅过了四年,如今因地铁建设又得推倒重来。9月初,羊城晚报独家披露了这一消息后(详见本报9月5日A8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陈家祠堂,也叫陈氏书院,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龙里34号,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年,是当时广东省陈氏宗族集资建造的合族祠堂,作用类似我们今天的某某省、某某市驻京办事处、驻粤办事处,区别在于现在的办事处是官办的,而陈家祠堂是民办的。
四年前为了迎接亚运,广州荔湾区政府耗资8亿元打造西关最大的广场—陈家祠广场,但今年因地铁8号线施工,广场已经被拆了一半,围蔽成工地。有市民斥责太浪费,市地铁公司解释,修建广场时地铁8号线还没通过发改委审批,荔湾区政府无法预计广场建好后4年又要部分拆除。
位于广州老城区中心地带的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经过6年时间于1894建成,据说陈氏书院由曾任清廷翰林院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48位陈姓绅士倡议兴建,以“汉代太邱太祖”为始祖,是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宗亲,合资在广州兴建的合族祠,其主要用途,是为全省各地陈姓族人在广州备考科举、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宜提供居住的场所,陈家祠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点,本世纪初以“古祠流芳”之名,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