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项有关儿童权利的国际公约。该《公约》是在联合国主持下历时十年所制定的一项具有较大影响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国际文书,其宗旨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权益,内容非常广泛,由序言、实质性条款、程序性条款和最后条款等四部分组成,共五十四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3月1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名为“十亿儿童的迫切需要:为儿童建立普遍社会保护”的联合报告,指出儿童贫困问题仍然突出,世界上有近18亿儿童生活在缺少社会保障的环境中,呼吁各国加强对儿童的保护。
原标题:保障儿童参与权利 彰显儿童友好要义阅读提示儿童参与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不仅体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尊重,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剖析了儿童参与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机遇,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
早在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就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而我国也是该公约的缔约国,题外点到一个小细节,该儿童权利公约第五十四条规定,本公约的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此并没有提到德文、日文、韩文等。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在很多法律和国际公约中,“儿童”的定义是指年龄小于18周岁的人。我国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儿童保护法》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近日,吉祥航空一航班飞行过程中,一名一岁多的幼童感觉不适哭闹,被两陌生女子关到厕所“立规矩”。两女子甚至录制视频发布网络,骄傲宣称自己做了件好事。视频流出后,引发热议。尽管吉祥航空随后发布情况说明,称当时陌生人把幼童带进洗手间“教育”,征得了孩子祖母同意且祖母在门外等候。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大人小孩有很多关于快乐童年的描述和期待。可是什么是童年的快乐?什么是童年?其实童年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仿佛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习俗,即成年人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就提出,童年是人造的,不是天然存在的。
亲子陪伴是符合儿童成长需求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没有亲子陪伴,就没有关爱和教育,没有引导孩子成长的根基。怎样的陪伴才是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陪伴?亲子陪伴需要爱心和责任,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儿童友好的陪伴才是真正有利于儿童成长的陪伴。
邯郸低龄未成年人杀人案件引发了全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广泛关注。对这起案件的判决,既严格惩治犯罪,又充分考虑了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低龄未成年人的特点,相关法律适用将对我国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全面准确理解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的法律产生深远影响。
在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过程中,“儿童友好”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关键词。这些“范例”具有怎样的特点,可以为上海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带来哪些新启示?上海市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儿童家庭研究室主任何彩平带来她的观察与见解。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引入“一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是儿童优先原则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中的生动实践。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正视媒介技术深度嵌入儿童日常生活的现实,将数字媒体组合融入公园、图书馆等既有公共场所进行空间“适儿化”改造。
文/韩 笑国际层面儿童友好理念的内涵与实践早在1989年,联合国就发布了《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的权利划分为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2015年提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导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与社区;2016年提出《新城市议程》,要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