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文图】一推一展,刚柔并济,参赛选手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这是2025年春节陈家沟村第八届太极拳村赛的生动写照。这场年度赛事,已在这片土地上连续举办了八年。陈家沟,一个位于河南焦作市温县清风岭上的小村庄,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松滋市文化和旅游局文体科科长张京,荆州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松滋市太极拳协会党支部书记兼副会长罗必雄,温县武术太极拳管理中心主任任海林,陈家沟村委主任陈冲,中国太极拳网总编张邦坤以及两协会众多成员、学员等嘉宾莅临现场,参与并见证了这一时刻。
“真正的武者,当具君子之儒,兼侠者之风,亦刚亦柔。作为一个被太极浸润多年的高手,他拥有的不仅是精湛的拳技,更练就了武者佛心,如遗落于尘世的璞玉,散发着独有的人格魅力。”这是“感动温县十大人物”评选委员会写给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陈炳的颁奖词。
□本报记者 姬姣姣 本报通讯员 张倩9月6日上午,在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祖祠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太极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正在进行。来自“发展中国家陈氏太极拳培训班”的31名外国学员会聚于此,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来源:【云上河南】2023年暑假,罗马尼亚的双胞胎兄弟阿利克萨得卢和安得利在父亲多罗的带领下,来到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开启传承太极的逐梦之旅。在陈家沟村杨露禅学拳处,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跟随教练习练太极拳。
本报讯(记者 陈学桦 通讯员 崔新娟)12月28日,在焦作百姓文化超市“我跟大师学太极”直播间,数万人正在线上跟随陈氏太极拳非遗传承人陈炳习练太极拳。从11月4日起,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的100余名太极拳师线上视频教学点击量已达数亿。线下圈粉,线上获赞。
来源:【焦作日报】12月2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守护非遗之美》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在第二集纪录片《生生不息》中,介绍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太极拳》。“太极就是和谐、包容,共生共荣,它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全人类的财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水色偏清的伊洛河与水色偏黄的黄河交汇,形成了两水清浊分明、相互交融的景象,犹如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洛水微波,河水浩荡,河洛交汇处,孕育出太极文化。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姣姣 通讯员 苏丽敏习练太极拳法、体验中华书法、探寻太极起源……7月6日至7月10日,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60余名国际学生跟随河南理工大学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精要十一式,体验中国书法,学习毛笔握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金京艺近日,记者从“出彩河南人”2023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宣传推介活动组委会获悉,2023感动中原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已经正式产生。即日起,公众可通过“大象新闻”客户端进行宣传点赞。
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公布我市陈炳入选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21日在京公布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人候选名单。
暑期,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炳国际太极院里,来自罗马尼亚的学员多罗和他的双胞胎儿子一起练习太极拳。 今年49岁的多罗,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名外科医生。26年前,他与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太极拳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太极拳是焦作人的骄傲,同时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家长,我想送孩子去学太极拳。”“我准备送孩子参加太极拳研学之旅,孩子不仅可以学太极拳,还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强自信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