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潘高升 记者 李维和“非牛顿流体”,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有多少人能第一时间定义这个名词?而就是这样一个冷门的词,成了上周日科学松果会神奇校车的活动主题。设置这次“超纲”课程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王永亭教授,她带来的“实验试剂”让不少小果冻吃了一惊:什么?西湖藕粉?
8月27日,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青年学子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大学生志愿者们在雅礼洋湖实验中学开展了宣讲会、专家经验分享会以及科学实验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开始,实践团成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的发展历史。
现在的科普文章越来越多,非牛顿流体也走入了大众视野,相信大家肯定有看过这些。放一个动态图。但其实,他们只说了一半,非牛顿流体也可以变软:图片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拉马尔大学的学生正在用玉米淀粉制作非牛顿流体。一个超级大的池子里装满了非牛顿流体。
“明明是液体,但是用拳头却砸不下去呢?”这是在“吃软不吃硬”非牛顿流体的兴趣课堂上,主讲老师周燕向学生们提出的一个问题。近日,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青年志愿者总会缘梦队联合长沙岳麓区梅溪湖街道骑龙社区开展了非牛顿流体的兴趣课堂。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 通讯员 周起家)火箭发射、泡泡秀、无人机、空气大炮、非牛顿流体、悬浮乒乓球……2日上午,天心区仰天湖桂花坪小学举行第四届校园科技节暨文明创建开放活动,同学们开心地体验各种科技活动,感受科技的精彩和魅力。
周末的某天早上,我起床后睡眼惺忪地走去客厅看比我们早起的儿子在干啥,就发现他在抓桌上一滩淡蓝绿色的液体……抓液体……液体?我揉了揉眼睛,只见他真的抓起了一坨液体放进了旁边的量杯里,那看着像颜料一样的一滩液体居然是黏糊糊的一团……儿子看到我,立刻兴奋地喊:妈妈,快看!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特别好玩儿,我们现场制作了非牛顿流体,我还知道了非牛顿流体‘吃软不吃硬’。”7月16日,在第二十二届新京报小记者暑期活动中,新京报小记者们来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2024巴斯夫®小小化学家北京站活动中,探索身边的化学知识,在实验中感受“材料”的独特魅力。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马瑜 王晨蓝)11月26日,在长沙市岳麓区荷叶塘社区活动中心内,来自长沙市实验小学一年级2311班的孩子们正在开展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进行非牛顿流体实验。第二课堂在抓鸭子小游戏、背诵古诗中拉开帷幕,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踊跃参与,氛围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