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给自己的城市改名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比如韩国就曾将“汉城”改成了“首尔”,我国将“北平”改成了“北京”等,但大家可能没听说过,一个国家要将别国的城市名称改掉,而且还是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东岸,是俄罗斯的一块飞地,与俄罗斯本土之间隔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该地面积仅有1.5万平方千米,是俄罗斯最小的州,不过,虽然面积很小,但在西方国家眼里,加里宁格勒的威胁却一点也不小。
匈牙利国会26日批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瑞典将成为北约第32个成员国。有分析认为,随着瑞典加入,北约完成在波罗的海围堵俄罗斯的最后一块拼图,波罗的海将成为“北约湖”。只是,俄罗斯在此区域有重要前哨,仍然具备反制能力。
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2日的一篇文章从四个问题来说明加里宁格勒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之间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条是铁路,从俄罗斯经白俄罗斯和立陶宛进入加里宁格勒,另外一条是海运,从俄罗斯圣彼得堡启航,穿越波罗的海,航行近千公里到达加里宁格勒。
俄乌局势胶着,战况惨烈,正面战场之外,毗邻波罗的海的欧洲腹地,一块俄罗斯飞地让周边国家如芒在背。因封锁和制裁而与世隔绝的加里宁格勒正在遭遇日益严重的物资紧缺与通货膨胀,同时,普京的爱国主义号角仍然在这里吹响,波罗的海舰队与导弹基地随时待命。
近几年来,加里宁格勒的存在感极强,每当北约声称要东扩,或者在捷克、波兰等国部署反导系统时,或者在靠近俄罗斯的北约国家进行军事演习时,俄罗斯都会把加里宁格勒搬出来,给予北约国家回击,警告称“要以军事手段应对”。
阿拉斯加,就是当年白菜价720万美元从俄国人手里买过来的大片领土,地处高纬度地区,是一个冰天雪地,鸟不拉屎的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所以当年俄国人觉得卖给美国很划算,美国人最多在阿拉斯加鼓捣毛皮贸易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