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晚7点,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大院内,锣鼓铿锵,霓虹闪烁,大型移植神话剧《钟馗嫁妹》进行彩排首演,内乡县委宣传部、组织部、文广旅局等有关领导、宛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宛梆老艺人等莅临现场观摩指导。
南阳网讯近日,内乡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大型移植神话剧《钟馗嫁妹》进行彩排首演,此剧从音乐唱腔设计、舞美道具制作、演员排练、服装购置等历时两个多月精心打磨,阵容庞大,演职人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宛梆传承保护中心领导大胆尝试新剧、果断创新使用青年演员担当该剧主演,通过以戏带功的方式对
4月23日,在喜迎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4周年之际,在河南省南阳军分区的对接协调下,内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广旅局负责人,内乡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出团,从南阳赴连云港进行慰问演出,为南阳舰广大官兵送上一场精品“文化大餐”,赢得守卫海疆官兵热烈掌声、欢呼的笑声。
县宛梆演绎红色经典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8月22日晚,经过紧张有序的排练,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复排的《沙家浜》在西城文化广场一经亮相,就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时值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宛梆剧团复排《沙家浜》这部红色经典进行初演,恰逢其时。
说起咱河南,不得不提起家喻户晓的“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穆桂英挂帅》、几乎人人都会哼唱。但是说起咱南阳,你们知道咱也有地方代表戏曲吗?没错,那就是内乡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宛梆。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嗔。一支青衣舞水袖,两柄团扇拂乾坤。
【来源:郑州日报】宛梆折子戏专场演出现场本报讯(记者 秦华 通讯员 卢梅 文/图)由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策划组织,内乡县宛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联合喷空剧场,近日在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宛梆折子戏专场演出,以“新时代,新生代,新形态,看我戏曲新一代”为主题,以小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一曲传唱400年的宛梆戏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1月21日天将破晓,一辆载着三四十名宛梆演员的大巴和道具车一前一后,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出发,沿湍河一路向南,向隔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疾驰。
3月1日,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携艺术家一行来到南阳内乡,出席“喜迎二十大 欢乐进万家——盛世梨园我来唱”河南省戏迷擂台赛内乡赛区选拔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普及戏曲艺术,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传播和谐文明风尚,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传播优秀戏曲艺术、展示戏曲魅力的舞台。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1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想要心不慌,去听梆子腔……”——宛梆“天下第一团”唱在百姓心坎上》的报道。天将破晓,一辆载着三四十名宛梆演员的大巴和道具车一前一后,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出发,沿湍河一路向南。
宛梆吼一腔,迷了八道岗。6月12日晚,白河畔的解放广场热闹非凡,宛梆经典剧目《樊梨花征西》登上了非遗展演的舞台。在凉风习习的夏夜里,市民和宛梆来了一次完美邂逅,近距离感受家乡传统戏剧的独特魅力。认真表演宛梆即南阳梆子,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长并流行在南阳的地方戏。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宋红胜/文 受访者供图河南有豫剧,南阳有宛梆。宛梆虽然是小剧种,但也和豫剧一样,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宛梆有着400年的历史,曾红极一时,近几十年来生存环境却逐渐萎缩,国内也仅剩内乡县的一家宛梆剧团。
河南是戏曲之乡,土生土长的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在全国,光专业的豫剧团队就有167个,更别说业余的了。看看梨园春打擂的人数常年居高不下,就知道豫剧在河南有多受欢迎。但咱今天不说豫剧,要说一个受豫剧兴起的影响,从饱受欢迎到急速衰竭的地方剧种——宛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