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得慌。有人还计算过人一生吃的食物重量大约为60吨,谁先吃完谁上路。且不说这个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但是食物的重要性,饿过的人都懂!食物于身体而言,其实不仅是简单的吸收与供能的关系。食物还能影响基因,没想到吧?
2023年6月15日,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题为:Rare Antagonistic Leptin Variants and Severe, Early-Onset Obesity 的论文。
图片来自网络微信公共号:shipinanquanwang根据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
说起禁食,很多读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减肥。还有的读者可能会想到对代谢疾病的治疗,以及抗衰老。不过今天要聊的,是禁食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免疫调节!此前就有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哮喘[1]和类风湿关节炎[2]的炎症,这表明禁食或许可以作为一种干预免疫的手段。
来自剑桥大学的Sadaf Farooqi教授已经从事肥胖相关基因研究十五年了,他合作取得的第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是在1997年,当时来自巴基斯坦的一对严重肥胖的表兄妹被转给他们,进行临床评估,结果发现这两孩子都缺乏lepti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瘦素。
近日,Molecular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陈雁研究组题为PAQR9 regulates hepatic ketogenesi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during fasting by modulating protein stability of PPARα的研究论文。
英国《自然·代谢》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与严重儿童肥胖有关的一种新的遗传机制。这是一个与饥饿控制有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导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数肥胖的常规基因检测无法检测到。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激活基因位于称为下丘脑的脑区,激发饱足或不饿的感受。
院士说现在一顿饭的热量太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认为,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关键环节。“现在,我们一顿饭的热量太高了,一顿酒肉大餐差不多5000卡的热量,而一般人的基础代谢只需要600卡。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郭晓欢课题组在《 Cell Metabolism 》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盐可通过ID2依赖的方式增强CD8 + T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又是一场空穴来风的闹剧,殊不知的是早已经有了详实的数据去证实这一特殊的情况。据悉,美国卫生院Rafael de Cabo博士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布实验表明:一天只吃一餐,或延长28%健康生存期。
布金语看着他摇摇头:“饿了,去吃饭吧。”她能活到现在已经知足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弄明白自己这一身奇怪的能力是怎么来的。其他的随缘吧……只是楼星澜所说的不可控制还是让她有点难受,是啊,不可控制,必要的时候就是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