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盛夏的起点,天气炎热,夏蝉嘶鸣。夏至日,洞庭湖区有夏至吃面、糯米坨子的讲究。此外,还有吃狗肉、雄鸡和河蚌肉等习俗。洞庭湖的河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进入夏天后,大湖里的河蚌数量众多、肉质饱满、口味脆嫩、营养丰富,所以夏至前后是食用河蚌的最佳时节。
河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然而,近年来我们会发现,市场上河蚌的身影越来越少。河蚌真的能吃吗?为什么它们如此稀少?曾经,河边的河蚌可以说是街边小吃的代表之一,人们总是可以在那些泥泞的河底寻找到它们。传统的烹饪方法使得河蚌的美味迅速在全国流传开来。
老话说“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河蚌以淤泥为家,它牢牢地固定在深层的淤泥中,需要费好大劲才能扣出来,南方人大多擅长烹制河蚌,无论是鲜咸香美的“河蚌炒韭芽”、清新爽脆的“汆蚌肉菜心”,还是鲜嫩爽口的“春笋炒蚌丝”,都让人欲罢不能。
前几天村里的鱼塘水放干了,很多人都去捡漏,像田螺、小杂鱼最受欢迎,但是比人脸还要大的河蚌却没人要。从小到大,我还真的没有发现身边人吃河蚌的,导致我有一次到洞庭湖一带出差,当时看到他们当地人吃河蚌,还让我十分的吃惊:河蚌也能吃吗?
河蚌,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双壳类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在很多农村地区,河蚌却不受欢迎,甚至被当作鸡鸭的饲料。这是为什么呢?河蚌的历史和价值河蚌是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物种,早在2.9亿年前的二叠纪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每年的4月份,江南人的餐桌上会经常出现一种河鲜,这种河鲜并不是大家熟知的螺蛳,而是另外一种,比起大江南北都常见的螺蛳,这种河鲜相对少见一些,但对于追求时令美食的江南人来说,这种河鲜是必不可少的,那到底是什么河鲜呢?
河蚌是一种上好的药食两用食材,它的热量非常的低,是属于低脂低卡高营养的食物,这对于减肥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经常吃河蚌可以补益气血,平时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吃河蚌,可以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于孩子来说,吃河蚌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