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19岁从他老爷子办的“讲武堂”一毕业,就被任命为旅长,当年底就晋升为陆军少将。西安事变那年张学良36岁,就已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成为国民党海陆空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学良是实至名归吗?德能配位吗?事实上,张学良还真名不副实,德不配位。
提起“少帅”,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张学良,好像这个词已经成了张学良的专用称呼。但实际上,“少帅”可不是个好词儿,张学良当年非常反感别人叫他“少帅”,谁要是敢当着他的面叫,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要了解“少帅”这个称呼,就要先了解一下“大帅”。
最初几集,李雪健版张作霖的“怪腔怪调”和少年张学良的大茬子味儿都很特别,较量起来也是寻常的冤家,军阀一样管不住顽劣的儿子。宋佳演了于凤至,而不是赵四小姐,可见情感戏重心不同以往。大胸表嫂那段有少年性启蒙的意味,第五代的电影感。
纵观近代历史,张学良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他身上的事很多且都颇具传奇色彩,1921年,刚刚20的张学良从东北讲武堂毕业,结果在第二年就上演了一场直奉大战,为的就是争夺北京政权,而此时的张学良仅仅在一年时间内就升为了张作霖卫队旅旅长,他也参加了这次大战,不料没想到的是,直系部队
少帅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描述,那就是传奇。于己,他吃喝赌毒,快意恩仇,活到一百岁,留下无数风流韵事,于人,他和蒋是义结金兰的异性兄弟,虽若合若离,又相互亲爱。蒋会痛骂“汉卿误我”,却对少帅“关怀之殷,有如骨肉”。于国,他少年身居高位,改变了中国的进程。
关汉卿,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汉族,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他主持玉京书会时,和曲家王和卿、杨显之、费君祥、梁进之等等有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辞,评改作品;他留恋于勾栏瓦肆,与一些着名艺人也相当熟悉,他可能与戏曲家王实甫有一定关系,据说两人共同完成了杂剧《西厢记
1959年五月的一天,北京饭店内人声鼎沸。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周总理,只见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件事情还需要让同志们去核实一下。不过还是怪我,当初我们要是不让张群跑掉,或许汉卿还能有救啊!”
从袁世凯时代开始,东北军阀间虽然也有纷争,但基本都是自成体系,游离于中央政权。张拉着冯的手说:“你可不能走,我若让你走了,我就是混账王八蛋!” ⊙北洋政府要改组财政部,张作霖原定由段永彬担任财政次长,但朱有济也想得到这个位置。
电视剧《少帅》中冯庸剧照晚年冯庸冯庸(1901年-1981年)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青年冯庸冯庸一家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影响所致,冯庸很早就从戎,历升官阶,但他志不在此。
1990年,张学良原配于凤至在美国病逝。临终前,气若游丝的她,突然拉起女儿的手,含泪交代说:一定、一定要替我去看看汉卿。于凤至口中的“汉卿”,就是她痴爱一生的张学良。女儿看着母亲的神情,悲从中来,不停地点头说:“妈妈,您放心吧!”于凤至这才缓缓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