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出门溜达散步,走到天津地铁站6号线附近,听到有劲爆的音乐声!顺着熟悉的广场舞动感音乐声,就来到了地铁站门口。原来是有一群大妈正在欢快跳着广场舞!大妈们的舞台无处不在啊!晚上的地铁站口,也是大妈们锻炼身体的舞台!地铁站出入口的侧面,有个宽阔的空旷地,成了广场舞的乐园!
新京报讯11月30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新京报社、千龙网、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文化馆、北京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新京智库承办的“健康中国舞动文明——2021首届中国广场舞发展论坛”在线上举行。
11月19日,内蒙古东部遭遇大雪。一列包头到赤峰的列车遇雪封路,因为晚点13个小时,3位乌兰牧骑器乐演员错过了将要参加的“第二届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于是,在寒冷的天气里,他们将参赛的曲目献给了同车的旅客们,也想隔空献给比赛组委会。网友评论:(原标题:遗憾而又温暖!
新京报讯 (记者查志远)2022年12月28日,“‘全民舞动,光耀中华’——2022新京报第二届广场舞发展论坛暨首届全国社区广场舞展演优秀舞队发布”在京举行。在当天举行的主题为“魅力之舞”圆桌论坛上,来自北京舞蹈学院和国悦芳华舞蹈队的专家学者及广场舞队队长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
我们经常看到广场舞扰民的新闻见诸报端,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城市,广场舞很普及。但事实上,广场舞最大的阵地在农村。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开展,与农村社区建设相匹配的广场设施建设后来居上。农民新军的加入,让广场舞遍地开花,普及速度惊人。谁说汉族不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近年来,各地多姿多彩的“广场舞展演”层出不穷。从都市广场到乡村街道,舞者们用亮丽的舞姿和欢快的节奏,展示着各地的文化风情与人文魅力。一个个生动的文化场景,既反映出群众对于此类文化活动的热切需求,以及各地对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视,也彰显出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性。
一个小音箱,几首富有节奏感的舞曲,几十个呈统一队形的老姐妹儿,由中国大妈领衔主演的广场舞已经风靡大江南北。但是广场舞带来的噪音扰民等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由此还引发了一些极端情况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广场舞本身并没有错,出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共空间资源与群众文化需求的供需矛盾。
据《佛山日报》昨日报道,佛山首届广场舞大赛前天在文华公园电视塔下举行了决赛,12支参赛队伍演绎了缤纷风采。 这其中更值得关注的还有一群大学生,他们也加入其中,带着耳麦跳完了“无声小苹果”,同时参与广场舞大赛的群众也一起宣读并倡导“佛山广场舞文明公约”。
王松松4月21日晚,河南省洛阳市跳广场舞的居民与社区电影放映员爆发“飙音之战”,再次引发了一场有关如何破除广场舞难题的探讨。与此同时,2013年济南大妈戴耳机跳广场舞的做法再次被提及,为现下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提供了一种借鉴,助推山东省破除居民休息权与休闲权之间无法平衡的难题。
01 地球人已无法阻止广场舞(点击观看更多“凯风印象”广场舞图片)每当旭日东升,或夜幕降临,从城区到乡村,大大小小的广场被翩翩起舞的人群所“占领”。公园里、小区内、广场边,老姐妹们相约黄昏后,从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到鸟叔的欧巴《江南style》,尽情挥洒着饭后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