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词,它的出现频率不低,因为中医常说要“补阳气”。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阳气是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的原动力,“得阳者生,失阳者亡”,没有阳气,就意味着生命走向了终结。而一个人的阳气越充足,他的身体就会越强壮,阳气很弱,身体就会生病。
四时养生,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保健核心,书里说“四时阴阳,万物根本”“智者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就是四季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存的根本,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要顺应着来,采用适合的养生方法,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跟随倪海厦老师一起,学习《黄帝内经》,学习古人不生病的智慧。空闲时间多的,可以视频对照着文字一起学(提示:没有视频课程的朋友,我在头条、抖音每天都有直播哦,有送倪师的全套课程,记得关注我,别错过了直播)空闲时间少的,就看文字内容,几分钟也就看完了。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这段极美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就浅显易懂了: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推陈出新的复苏季节。
不知不觉,立秋已揪着盛夏的尾巴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为聚集、收敛。立秋是万物从繁茂成长到成熟收获的节点。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