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生了一场由血吸虫引起的旷日持久的大瘟疫——血吸虫病,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建设的巨大 “瘟神”。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俗称 “大肚子病”。患者往往身体异常消瘦、极度虚弱,却挺着大肚子,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劳动,严重感染者会造成死亡。
今年4月8日至14日是中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近70年来,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向全面消除的目标迈进。放眼全球,血吸虫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影响到约2.3亿人,其中95%以上的感染集中在非洲。
为应对这场大考,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自己的制度优势和大国风范,中华民族向世界人民交出了齐心聚力、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答卷。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人民群众体现出来的巨大主体力量,让人在倍感振奋中也顿生百感之交集、万千之思绪。
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血吸虫病曾在上海郊县肆虐,因其死亡率高,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传染病。作为在这场血吸虫病防疫攻坚战中长达40年的亲历者,上海市爱卫办原副主任潘汉鼎讲述了上海消灭血吸虫病历经的历史阶段,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防疫岁月。
“连续30多年,广东未再发现本地新感染的血吸虫病病例。”4月22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广东省疾控中心寄防所”)主任医师黄少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东省持续30多年“无”本地新感染病例或病畜,巩固了血防成果。
活动现场。4月8日至14日是首个“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临湘市血吸虫病预防控制中心围绕“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这一主题,秉持“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新时期血防精神,全力以赴推进血吸虫病消除工作,为居民群众的健康筑起坚实防线。
6月25日,国家疾控局等11个部门制定了《加快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行动方案》提出。6月29日,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刘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指出,血吸虫是一种可感染人和牛、羊、猪等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
大部分患者随着血吸虫在门静脉以及胆管内的长时间停留,会造成较多的肝脏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引起肝脏密度增加、变硬,使肝脏的体积缩小,甚至表现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临床症状,也可以表现为脾脏充血性肿大、门静脉高压,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
费世民,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余年来,他率先科学阐明了山丘区钉螺分布规律,揭示了抑螺植物的功能作用,创新提出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抑螺防病林体系布局理论、山丘区抑螺防病林体系建设技术体系,填补了山丘区林业血防研究空白,获“全国血防卫士”称号。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暴雨洪灾无论是抗洪抢险,还是抢收抢种接触水体的机会增多如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易感染血吸虫而患病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一对夫妻清理福寿螺(卵)时,由于没带手套,均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被寄生虫感染,好在发现及时,症状很快好转后就出院了。
记者 田汝晔 张锡坤“我喜欢警察这个职业,它是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的职业。”今年64岁的郭良营,是菏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牡丹区大队的一名退休交警。1997年,郭良营从部队转业,在部队保家卫国,做交警继续为人民服务:“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永远跟党走,报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