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早晨时,家人发现果果的皮肤上出现散在分布的瘀点,以为是皮肤过敏可能一会儿就好了,但隔天发现皮肤出血点扩散,于是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发现孩子血小板数值仅为30,医生告知家人,孩子患的是血小板减少症。
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烧,呈中度热为主,最高热峰39.1 °C,无寒颤,无抽搐,间中伴有流涕,无明显咳嗽、痰鸣,无腹胀、腹泻,1小时前家长把孩子带到我也发热门诊就诊,查新冠病毒核酸阴性,但是扎手指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极低,仅仅有3x10^9/L,赶紧收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了。
2022年的上半年,因为体质不好、免疫力差而经常感冒,在一次感冒后验血发现了血小板的减少,最低到了13个单位,经过激素、丙球等西医治疗,以及中成药治疗,血小板数据升升降降一直不能稳定在正常水平,甚至数月后又跌至发病之初的血小板低水平状态。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血小板减少,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危害,以至于耽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患者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膜下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术后大出血等,严重时脊髓或颅内出血,还可能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危及生命。
作为一名血液科医生,我能明显感觉到,最近几年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只不过一部分患者,身体没有太明显的不适症状,只是单纯的血小板低,但是用完激素、艾曲以后,却难以升高,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血小板减少症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