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从指的就是顺,指的这些病好治,如果是患者浑身肿满,又肿又胀,然后脉又急又大,尺部又涩,就是小臂内侧这地方又涩滞不通,这个病本来很难治了,但是如果这个患者手足是温暖的,这时候好治疗。
吃伏羊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甚至专门为此而设立了“伏羊节”,于每年初伏之日开始,至末伏结束。“伏天吃伏羊”的习俗之所以能够从尧舜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绝不仅仅是因为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上千年来中医养生智慧的结晶。
很多人都有手脚冰冷的问题,担心虚寒体质所以疯狂进补,结果身体热到便秘、口干,手脚还是冷的。心脏负责供给血液,而血液携带氧气运送至全身,血液中的红血球则关系到氧气量的多寡,当贫血或血管阻塞,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到末端肢体,造成四肢末端血液循环不良,就会导致手脚冰冷的现象。
春天,体质虚寒的人,要多吃这一颗阳气满满的“温阳蛋”,多吃也不会上火!在日常饮食中,体质虚寒的人往往特别怕冷,脾胃也不能吃太寒凉的食物,但是万物生长的春天里,有一种天然的野菜,对体质虚寒的人特别友好,它就是艾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冬至到了,寒风刺骨,手脚冰凉,头晕乏力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
大家好,我是张医生,随着天气不断变冷,对于那些体虚,或者虚寒的人来说,会经常感到疲劳乏力,内热,出虚汗,风一吹就会打哆嗦,异常怕冷,手脚也凉,脾气呢更是容易急躁,尤其是一饿就会感到心慌心悸,胃痛腹痛,面色也经常无华等。
中医认为肾为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成之本,因此大部人除了怕冷外,还会伴随着脾胃不适,小腹冷痛,腰酸冷痛,四肢发冷等症状,所以想升阳气就得以这两个脏腑为主,可以参考补脾肾阳气的中成药桂附理中丸,但需要注意的是,阳气虚百病生,阳虚后我们体内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病症,比如瘀血,痰湿或者是腰腿关节骨缝疼等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在桂附理中丸的基础上加减用药了,就比如说下面这个病人。
附子理中丸,是一味常见药,但很少有人懂怎么用的,所以用的人并不多。它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包括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既能健脾燥湿,又能温脾振阳,横扫一身虚寒,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