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告诉你,历史上著名的燕云十六州都是哪里。这是防范游牧民族最后的防线,丢了之后北方彻底暴露在外,就无险可守。这张图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所谓的燕云十六州,本来称幽云十六州,幽指的是北京,云指的是山西大同。
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已基本平定南方割据势力,新生的大宋政权也趋于稳定,正当大臣们为其道贺之时,他却忧心忡忡的说: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复,又何谈统一呢?由此可见,燕云十六州在大宋开国皇帝的心中是何等重要,那么,燕云十六州究竟在哪里?
读过小说《杨家将》、《岳飞传》的朋友们都知道,北宋和南宋是遭受异族入侵、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两个朝代,曾发生了杨业饮恨陈家谷、徽钦二帝被掠受辱、岳飞悲歌风波亭等让人伤痛的事件,每次说到这段历史,人们都会提到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就是幽州(北京)和云州(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位于海河流域的北部。中国的汉族人,只要提到燕云十六州,就会想起北宋那段割地、赔款的历史。整个北宋一代的名将、文人,做梦都想收取这个地区。但是,北宋最终是失败的,对于汉家王朝来说,这是悲剧。
导读:公元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则出兵帮助石敬瑭建立后晋,同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则与石敬瑭约为“父子”,石敬瑭为“儿皇帝”,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作为交换条件,后晋天福三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从此燕云十六州纳入辽的版图,但是这却使得中原地
【开栏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甘肃省是黄河流经的省份之一,那些黄河上曾经的古渡、浮桥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桥梁横跨黄河两岸,成为新时代的靓丽风景线。沿着黄河“桥”见你,让我们通过一座座黄河上的桥梁走进黄河两岸,以人文荟萃书写沿黄行走的史诗。
俯瞰大河家和临津渡口临津古渡的遗址,石锁和铁索。马福存老人在比划当年吹牛皮胎的情形大河家镇成片的青瓦房与一幢幢新建的楼房交相呼应,而矗立于镇中心的清真寺又给这里平添了几分静谧与祥和。大河家镇黄河对面是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当地在此竖立“官亭渡口石碑”。
导语:燕云十六州,古代统一或者地方割据政权的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的前线。从春秋开始,燕云地区就已经作为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修建了最早的燕长城。秦朝统一天下,燕云之地开始设立郡县,修建驰道,以加强与咸阳的联系。
燕云十六州通常指由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以及太行山以西、燕山以北的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州,合计共十六州 。采自李谷成《辽代南京留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35页。
从皮筏到高速大桥临津古渡见证黄河交通千年之变临津古渡古遗迹和高速大桥比邻临大高速大河家黄河大桥临津古渡,即临近(黄河)渡口的意思,这个被写入《水经注》的著名渡口,地处大禹治水的源头,位于今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存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