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景东县漫湾镇500亩滇型杂交粳稻“滇禾优34”山地旱种现场观摩测产传来喜讯:该片区安乐村大平掌组竹蓬林垭口田亩产可超过400公斤,水稻“上山”让贫困山区农户首次吃上了自己生产的放心大米,也是增加口粮安全的新途径,显示出科技增产的力量。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实测亩产532.6公斤!10月14日,在国稻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潍坊·昌邑)示范基地,昌邑市农业农村局与相关公司邀请省、市、县有关专家,对种植的常规功能性水稻新品种(系)-苦瓜稻(水稻旱作)进行测产,这在潍坊尚属首次。
2021年10月2日,由河北省顺平县农业农村局与爱德帮集团组织了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有关专家,对顺平县白云乡南吕村在旱地种植的旱稻2号品种进行了实地测产,该地块总面积一亩,实际测产面积14.8*12.9平方米,约0.286亩,采用人工收割,电动脱粒机脱粒,实测产量157公斤,种子含水量23%,折合亩产494公斤,专家组在质询整个栽培管理过程的基础上,全程参与了旱稻测产的测点确定、收割和称重过程,并证实这次测产的真实性。
红网时刻新闻4月21日讯(通讯员 盘春红 李奎)眼下正是水稻栽插时节,但在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这里的村民却忙着将当地的特色古老稻种——红米旱稻撒播在缺水的高岸田和山间林地。与传统水稻种植不一样,这种红米旱稻无需育秧、栽插,整个生长过程需水量极少,亩产效益却可达3000余元。
— — 欣隆农业新品种植研发— —一、五彩旱稻你见过黑、红、黄、绿、紫五种色泽的“五彩稻米”吗?“五彩旱稻”通过对“康熙胭脂稻”进行科学培育杂交,形成了黑红绿黄白的优质品种“五彩旱稻”,也称为胭脂富硒五彩稻,每公斤含富硒2.23克。
2019年在益阳市沅江市茶盘洲镇示范种植8.67hm2,采用人工水直播旱管的方式,4月10日水直播,用种量26.25 kg/hm2,田间施基肥525 kg/hm2,追尿素 112.5 kg/hm2、钾肥 75 kg/hm2,7 月10日齐穗,8月15日收割,现场测产1 133.3
他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完成考种,测产了3个品种,一个是中科发5号,第二个是功能性黑米品种,第三个是旱稻品种,其中,中科发5号的产量是每亩686公斤,功能性黑米的产量是每亩612公斤,旱稻的产量是每亩515公斤,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前几篇发布玉米和小麦种子的价格和过审的品种审定结果时,发现大家对于这方面比较迫切,所以,我们接着对水稻进行了信息收集和汇总,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包括:安徽、吉林、辽宁、内蒙、湖北这几个省已过审的水稻品种的审定结果和水稻种子市场价格。
普陀区六横镇种粮大户梅掌平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300多亩旱稻全部播种完毕,最早播种的旱稻已长出了壮实嫩绿的秧苗。梅掌平说:“如果不遇大旱年份,最好的旱稻亩产可达750公斤左右,一般的也能达到600多公斤。
来源:中国日报网 在山西省晋中国家农高区航天育种试验田,农业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董琦(右)对旱稻后代材料进行田间考察。 朱兴鑫 摄中国日报太原11月4日电(记者 朱兴鑫) 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又有一批新的太空实验样品返回地球。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张鸿昊)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水稻田里不见水,亩均产量却能达到600公斤,还能减少70%的净温室气体排放,如此神奇的稻田在哪里?最近,总台经济之声记者鸿昊来到了四川省蒲江县,从“三本账”透视神奇的节水抗旱稻。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按照成熟季节不同一般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而不同的地区适合栽培不同熟性的稻子,水稻种子的品种也丰富多样,那么什么水稻种子品种好?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几个。1、隆两优1377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时,生育期为155.1天左右,整精米率63.
据悉,山东临沂无糖稻谷科技示范基地自成立以来,根据国家科技兴农政策,建设科技高标准基本农田,依照农业部对无糖旱稻项目新物种授权,中科穗丰科技集团公司在临沂市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全国首个集无糖旱稻种子研发培育基因标记科技馆,以彭国威博士为导师建立了博士工作站,进行科研试验,具体指导科技种植技术,在全国多地试种和培育,2022年度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农村部对该无糖稻谷进行基因保护库保护,世界粮农组织认定该无糖旱稻为新物种进行推广,中科穗丰科技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种植了万亩无糖旱稻,产量质量均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优于其他农作物,特别是高糖人群有了放心健康的食物,据北京谱尼检测机构检测该旱稻谷具有:高蛋白,高叶酸,高肌醇,零糖,零脂,零农残,是糖尿病人控糖的功能性食品,是健康人群的理想食物。
来源:【农业科技报】每一个繁花似锦,都是经历了暗涛汹涌;每一个鲜艳夺目,都是经历了风雨无阻;每一个闪光的人,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努力!彭国威,是一位从事无糖旱稻功能性新品种培育的科研工作者。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十数载的风风雨雨,无数的白天黑夜,经过十几年的科学研究,精心培育。
潮新闻 记者 来逸晨 阮帅9月底的田野,稻香四溢。秋收,即将在浙江拉开大幕。水稻,是我国14亿人的第一大口粮作物。继夏粮、早稻之后,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三季,也是年度粮食丰收的决定性一季。从常年统计情况来看,新一季秋粮,将要创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