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里里特有的文学样式,被称为对偶文学,据说对联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的桃符,当时的人们在大门左右两边各悬挂一块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或者画上他们的画像,目的是用来驱邪避灾,以此来保佑家人无病无灾。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了无数生动有趣的对联故事。
对联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因其独特性和趣味性,越来越被人所喜爱。对联只有上下两句,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皆可成对,可谓是雅俗共赏了。在一定程度上,对联比诗词的应用范围还要广,生命力还要旺盛,现在还应用在社会各界。
在众多经典的传统文化,对联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既是文人墨客眼里的阳春白雪,亦可以是普通老百姓喜怒哀乐的见证,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过年过节,对联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喜欢通过对联来抒发情感,现在也有很多对联爱好者喜欢用对联来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