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小伙伴都问到了同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本质?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本质”:商业的本质、爱情的本质、关系的本质、社交的本质、教育的本质等等。本质这个词好像已经被滥用了,那到底什么是本质呢?今天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跟大家解释清楚,什么是本质?
前面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概念,虽然这个概念是马克思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借用过来的,是一个非常哲学化的概念,但其实这个词,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但我们更进一步追问,马克思为什么会从这里开始呢?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教父》具有洞察本质的能力,就相当于拥有了开挂的能力,但本质是什么?如何获得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质的三层特性。
“实质”与“实际”看似意思相近,口语中也往往有“实质上”、“实际上”混用的现象,但二者内涵其实有明确的差别,其差别体现在“质”与“际”的本意上。实质是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性质,或事物的内在含义。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阐述主要包括四层含义:1.人的本质是人本身。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遇到事物,常言本质,即经过思考而提及或者问及所遇事物的本质。那么,本质又是什么呢?是事物的根本归属?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果是事物的根本归属,那么本质就是区分事物的类别?如果是事物的内在联系,那么事物的本身形体是不是其本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