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发射升空将实施月球背面采访返回任务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千百年来 上九天揽月一直是人类的梦想风筝 气球 飞艇 飞机 火箭 卫星横跨星河之间 勇敢探险在无尽的夜空中 窥见你从“嫦娥一
一代又一代的人对于嫦娥奔月都会有着自己的解读。那么,通过话剧去解读,又会以怎样的舞台表演形式呈现?又将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启发?11月1日,话剧《奔月》在桂林大剧院上演。这部《奔月》大胆解构中国神话,借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下的“嫦娥”反思、阐释人类“存在”的意义。
嫦娥李商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图片由AI生成嫦娥奔月是中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里嫦娥因一时之贪,偷吃了仙丹飞升至月宫,只能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遥望人间,思念亲人。如果嫦娥也有后悔药,她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来源:【深圳侨报】2024年12月21日晚,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外上空“印象龙岗”系列无人机表演第四场精彩呈现。2000架次无人机演绎着科技与美学的融合,场内,李荣浩在演唱会上深情开唱。当演唱会大屏出现无人机表演画面时,李荣浩直呼:“哇塞,来过了就不遗憾”!
中新网浙江新闻12月12日电(谢盼盼 许超)近日,杭州一位“白发老人”突然摔倒在地,此时,身旁的机器人已经识别出“老人”摔倒的场景,自动电话联系了家人和医生……这一幕发生在中国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以下简称“C4-AI大赛”)的现场。
都说AI内容生成技术突破人类想象力,AI写作、AI绘画,水平甚至高过写手和画师。那我们人类还有饭吃吗?在回答这么严肃的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AI绘画创作出的中国成语故事吧,毕竟,AI的脑洞大开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也许,它还有一定的治愈功能呢。
来源:【华声在线】(图片由AI生成)万姗姗9月16日晚,河南三门峡一演职人员空中表演“嫦娥奔月”,飞行时身体撞到吊车大臂。这一幕虽未导致表演中断,但撞击的声响让不少观众心惊胆战,更引发关于演出安全的讨论与反思。吊车严禁吊人,这是基本的安全常识。
3月22日,一部新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在央视频AI频道正式上线,引发观众的广泛关注。通过AI技术的运用,《中国神话》对中国上古经典神话传说进行了重新讲述,是新的人工智能影像生成技术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