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如今,院士的称号已经偏离了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表示,如今,我国院士制度仍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由此引发的负面新闻不断,饱受社会诟病。
“院士”作为科学家的荣誉头衔,想来大家也非常熟知,这是他们成果的象征,所以一个工作单位里面,一旦有人是院士,肯定会被大肆宣传一番,然而一个院士的“份量”真有那么重吗?既然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问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评论区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院士”这一称号。
前几天我问他,你看那明星,一个广告就几百万,咋回事?这么说吧,明星出租屋吃泡面的多了去了,搞研究的基本吃住还是有保障的,你能看到的都是混出头了的明星,收入自然不低,科学家普通人接触不到几个,但他们收入也不低,就拿我姑父说吧,科研人员,有钱程度并不是随便一个明星就能拿来比的。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院士制度是国家为激励科研工作者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制度,但长久以来,我国院士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出现了诸如“高龄院士退不出”“烟草院士去不掉”等情况。
这是一个个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我们本身是这方面的外行,只能依靠自身收集到的资料来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既然是交流性质的,就不完全准确,我也希望学一点这方面的常识,希望有这方面知识的朋友,在评论区进行补充和完善。
众所周知,两院院士是我国学术领域最高的荣誉,国家乃至地方各个单位、行政部门都会对两院院士给予特殊的待遇,包括在学术研究、生活补助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单位或者个人都以成功参选院士而自豪,殊不知,院士竞争的激烈和难度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