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皋兰什川拍1、皋兰什川高台又称“抬搁”及“铁芯子”,将8岁以下儿童固定在2至3米高的特制台架上进行表演。 素有“空中戏剧”之称,传承600余年。皋兰什川2、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图为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民众观看舞狮表演。 马铭言 摄中新网西宁1月31日电 题:高原古城闹社火:击鼓奏乐,且耍且歌作者潘雨洁来到中国4年多,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王东第一次觉得春节如此“刺激好玩儿”:在两个师傅搀扶下,他颤颤巍巍站上70厘米的高跷,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
陕西省西安市永兴坊景区表演传统社火。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摄参加社火表演的小朋友对镜查看妆容。汪 艳摄(新华社发)春日热闹非凡,让人不由得想起陕西西安吉祥村的老社火。老社火早先有讲究:五年一小耍、十年一大耍。改革开放以来,好事大事多,很多人高兴得坐不住,便年年张罗社火。
社火是春节期间的一项文化娱乐活动,遍布永登县的城镇乡村。永登的社火,一般是从农历正月初四前后开始,到元宵节则进入高潮,正月十六日以后便以“送瘟神”而宣告结束。地道的永登社火,最前面是春官,其后为狮子、旱船、高跷、龙灯、竹马子、铁芯子、大头和尚戏柳翠、秧歌之类,由太平鼓队殿后。
2月19日,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卷子村村民在村头巡回表演“背芯子”。2月19日,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卷子村村民为即将上阵表演“背芯子”的小朋友整理装束造型。2月19日,西安市临潼区栎阳街道卷子村参加“背芯子”表演的两名小朋友查看自己的化妆效果。
作者:祁 波社火最早为祭祀的乐舞,后演变为春节期间喜庆的游艺活动。位于陇南北部山区的礼县社火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久负盛名。礼县社火的种类丰富多彩,主要有龙灯、狮灯、旱船、各种动物灯和花灯、花杆、高抬、高跷和羊皮扇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