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女是我国三大渔女之一,是福建泉州蟳埔村渔女的称呼。蟳埔女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蟳埔保留了许多闽南传统习俗,有独特的婚庆节俗、过年节俗、喜庆节俗、祭祀仪式,其中以“半夜出嫁”的婚俗、“妈祖巡香”的祭祀仪式最为突出。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长郑意川,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原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金钵,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吴海端等出席活动。
【开栏语】蓝蓝泉州湾,海陆交响。千百年来,泉州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向海图强、依海而美。作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湾写下了泉州海洋文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独特的“海丝印记”,塑造了泉州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为向导,展开“海洋文化看福建”的泉州篇章。
9月9日,福建泉州蟳埔村,一名年轻游客在拍摄簪花写真。“簪花围”是闽南地区渔家女的传统穿戴习俗,近年来在社交媒体火爆“出圈”,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蟳埔村也积极发展旅游业,村里的簪花馆达到300多家。
在泉州惠安,路过的女性不管是否正在劳作,不少都穿戴着色彩艳丽的头巾,这就是国家级非遗惠安女服饰。惠安女是指生活在惠安县惠东半岛和莆田南日岛海边的女性,和蟳埔女、湄州女一起被称为福建三大渔女,以勤劳智慧、敢拼敢干而闻名。
众所周知,福建有三大特色渔女,分别是惠安女、蟳埔女和湄洲女,泉州占有其二。特殊的服饰文化早已成为泉州海洋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不仅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凝聚了当地群众千百年来形成的美学、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
别具一格行走的头顶小花园蟳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被合称为“福建三大渔女”。在蟳埔村这个以打鱼和滩涂养殖为主的小渔村,蟳埔女又称“鹧鸪姨”“蟳埔阿姨”。“簪花围”是蟳埔女佩戴的一种鲜花头饰,色彩斑斓、造型大方,被称为“头顶上的花园”,获得许多年轻人的青睐。
我们的福建沿海游来到了福建泉州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我们到这里来旅游的目的,是想一睹惠安女的风采。福建有三大渔女,她们分别为湄洲女、蟳埔女与惠安女,她们的生活习俗是闽中南沿海的民俗奇观,也是福建人文旅游的品牌之一。 惠安女是指生活在福建惠安县的女性。
欣赏海丝国潮非遗时尚大秀、跟着传承人体验非遗服饰制作、身着蟳埔女服饰打卡拍照……近年来,福建深入挖掘非遗服饰的独特价值,通过创新非遗服饰展示、打造非遗服饰商品、开展非遗服饰培训等方式,展现非遗服饰的独特魅力和风采,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传统服饰文化,助力做大做强非遗服饰产业,让非遗服
《福建日报》2025年1月17日第07版湄洲女、惠安女与蟳埔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是闽中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也是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她们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千百年来炼就了勤劳、坚韧、善良、温婉等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