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7月17日文章,原题:随着人口结构变化,中国希望人形机器人实现老年护理自动化并处理繁重工作在上海一场科技博览会的展厅里,一台人形机器人迈出几小步,尽管仍无法自行跳跃,但它表明中国机器人行业取得巨大进步。
在运动能力上,得益于创新的刚柔混合驱动专利技术和自研高功率密度驱动器,TRX-Hand兼具高灵巧和高负载速度的特性,拥有 8 个可独立控制关节,自重仅 1.16 千克,最大持续指尖力可达 15 牛,最大关节速度不低于 600 度每秒,可轻松应对不同形状尺寸物体的抓取和操作,柔性驱动的指尖设计也有效提升了手指的抗冲击能力。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打开一个机柜门、握起一瓶水、捡起一个鸡蛋、感知握手与拥抱……在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人形机器人正被赋予“触觉”。机器手进行抓取测试。企业供图“感知到‘触觉’,人形机器人将具有更加自主且丰富的交互能力。
记者 方卓然身高超过180厘米的人形机器人,伸出五指手,准确地抓取桌面上摆放的纸杯,再灵巧地将纸杯叠放在一起……这台正在接受训练中的机器人,是国内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位于张江国创中心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内。
人形机器人不断“进化”,我国这一产业正处于“井喷前夜”——【创新在一线】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或许就是未来的样子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共有2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和3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亮相。人形机器人拥有极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如工业场景、生产环节、家政服务领域等。
1月21日,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上海正式启用。当天,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上下两层、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训练场像一座巨大的机器人学校,超百台人形机器人分散在不同工种的“教室”里接受人类教学,场面壮观。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沈甸“这位机器人新同事在高交会上真是吸睛满分!”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李端姣自豪地介绍着这位即将上线的“新同事”。据了解,这款人形机器人具有类似真人的身高,健壮的四肢,灵巧的双手,敏锐的眼睛。
近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宣布生态伙伴名单,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从具体产品来看,与华为签约的生态伙伴涵盖空心杯电机、谐波减速器、传感器、PEEK材料等,相关领域有望加快发展。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亚宁)我国通用人形机器人,迎来更强壮的身材和更强劲的运动能力。今天,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军企业傅利叶智能传出好消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发布。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近日,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官方账号转发了一位特斯拉投资人的推文,透露下一代Optimus的“手”将拥有22个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简称DoF),称它“看起来非常像人类”,Optimus前一代版本拥有11个自
今天,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第二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产品愿景是“为人工智能打造最佳具身载体”。与去年11月亮相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的GR-1相比,这款机器人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提升,可以与大模型结合,从而拥有AI大脑。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近期前往武汉大学调研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制工作情况对武汉大学“天问”机器人研发团队提出更高要求和更新期待在刘胜院士的指导下团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研发出“壮硕”的“天问”机器人行走跑跳、问答互动,样样精通!今天就让珞珞珈珈为你讲述“天问”机器人背后的故事吧!
新华社合肥10月25日电模仿人类语态测试汽车智能座舱,展现丰富表情的“百变人脸”和接近真人的“高仿外观”……正在合肥举行的第七届世界声博会现场,精通“十八般武艺”的人形机器人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10月24日,在第七届世界声博会上,一款人形交互机器人“手”持自拍杆与观众合影。
机器人早已在工业流水线尤其是制造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手机制造、汽车组装等。在最初的应用中,机器人的设计被固定在某一项任务当中,打眼就是打眼,安螺丝就是安螺丝。在这个时期,工业机器人实质上是替代了简单的组装工作,并且只适应设计好的特定环节,基本没有任何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