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艾草因特有的药用、保健价值,在“治未病”中医保健文化影响下,艾茶、艾皂、艾绒、艾条、精油、艾灸贴等艾制品近年来市场需求大幅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艾草市场规模达9.12亿元,同比增长11.36%。
端午节前后,是艾草生长最旺盛的时段。6月6日,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村艾草种植基地内,大片艾草青翠浓密,微风拂过,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而此时,位于村边的艾草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加工艾绒等艾草深加工产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孟向东 李栀子 通讯员闫帅“目前,卧龙区涉艾经营主体达2700多家,艾草加工企业490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一家(西施兰),种植艾草万余亩,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艾草产业园,形成了集艾草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器械生产、保健服务六位一体完整产业链,生产日用、药用、灸用、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艾草浑身是宝,可全草入药,每年可收割3茬。目前基地种植的艾草平均每亩产量约2000斤,这些艾草被制作成艾绒、艾条、艾草香包、艾草枕等各类艾草产品,销往全国10余个地市,每年可创造产值3500万元。
蕲春艾草。陈钰 摄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1日电 (沈娇 陈祥 陈钰)6月初,蕲春县占地1300多亩的蕲艾产业发展示范园正式开园,集生产、研发制造、物流仓储、健康养生、旅游观光为一体。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
端午艾草需求庞大,记者走访了全国主要的艾草产地河南南阳。当地的艾草种植面积约30万亩,原料产量占全国的85%。艾草相关产品的热销,也带动了当地从艾草种植到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走进南阳市唐河县的艾草种植基地,一株株艾草青翠浓密,长势旺盛。农机手操纵着收割机,每小时能收割10亩艾草。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0日讯 眼下,在邹平市临池镇白云山片区中医药项目的艾草产品深加工产业园,打绒机、卷条机等多台机器全力运转,伴随着机器声,工人们有序分布在各个作业点,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力保完成年末生产任务。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挂艾草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外挂一把艾草,祈求健康。如今成都艾草产品受到热捧,#成都人把艾草玩出了花#等话题也频上热搜,而端午艾草新式消费热潮的背后,是成都艾草种植、加工、销售全套产业链的发展支撑,也反映出成都旺盛的市场活力。
走进肥城市石横镇南大留村艾草种植基地,一米多高的艾草青翠浓密、长势旺盛,一株株艾草迎风挺立,微风拂过,缕缕艾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们村在煤矿区,这片地以前就是塌陷地,种植粮食作物亩均产量少、收益低。”石横镇南大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晓光说。
来源:环球网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瓦屋刘村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通过发展艾草种植、建设艾草加工厂等措施,让一棵小艾草逐步长成了兴村富民的大产业。隆冬时节,瓦屋刘村的田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进行艾根种植、覆土填压。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提起馆陶县,除了著名的粮画小镇、黄瓜小镇之外,不得不说的还有艾草。馆陶作为千年古县,自古民间就有着种艾用艾的传统。据民间相传,“寿八百余岁”的彭祖曾在馆陶一带修行,利用艾草养生治病,因而馆陶一带的艾草称为“彭艾”。
6月26日,记者在郾城区裴城镇宋岗村看到,道路两旁、房前屋后、坑塘边长满了艾草,微风拂过,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艾香。“我们利用林地空间套种艾草,发展特色产业,小小艾草不仅绿化美化了环境,还成了郾城区林下经济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