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不少人忽视早餐,对胆囊伤害日积月累,催生各种病症。如果长期习惯不吃早餐,患病的风险就在眼前。除了这点,还有哪些群体容易患上胆囊炎?让我们来了解下。到底什么是胆囊炎?简单来说,胆囊炎就是胆囊发炎,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在美食遍地的今天,做一名吃货似乎是件幸福的事。但是节后之后,湖南妇女儿童医院普外科连续接诊因“吃”入院的患者。普外科刘凡主任提醒广大患者,暴饮暴食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被称为“吃货病”的健康隐患——急性胆囊炎。什么是急性胆囊炎?
患者黄女士,58岁,出席酒宴后2小时因突发右上腹疼痛到医院急诊室就诊。她自述疼痛难忍,一阵一阵加剧,且疼痛似乎向右侧肩背部牵涉,还伴有恶心、呕吐和畏寒发热症状。急诊室医生问询病史后发现黄女士其实早在5年前体检就发现有胆囊结石,因没有急性胆绞痛发作,未接受医生建议行手术治疗。
胆囊炎是指胆囊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并常作为胆囊结石的并发症出现。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囊袋结构,主要功能包括储存和浓缩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中,并在进食时通过胆囊管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脂肪。
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一旦急性发作有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就医。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早期腹痛发生在中上腹、右上腹,以后转移至右肋缘下面的胆囊区域,常于高脂饮食或饱餐后突然发作,或发生于夜间,原因是夜间仰卧时胆囊内结石易于滑入胆管内形成嵌顿所致。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部疾病的总称,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表现多样,老百姓俗称为“肚子疼”。引起急腹症的病因复杂,包括炎症、穿孔、梗阻、创伤和血管病变等。往往涉及普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甚至心血管内科等多个学科。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通讯员 李京中秋、国庆双节的8天长假将至,不少人已早早计划好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然而,如果放纵吃喝,极易引起消化系统“节日病”。那么,消化系统的“节日病”有哪些?如何预防消化系统“节日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