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搬家收拾书房,把过去多年购买的书籍做了分类整理,打包了各种书籍上千本,其中不乏当年的畅销书和热门书,如今回头再看这些所谓的畅销书,时过境迁,参考价值可以说是大打折扣,时间是最好的验证工具,有些经典好书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都能够在更长的历史纬度里面长盛不衰,好的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和历史长河中的先知先哲对话,汲取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这也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李公明《亚当·斯密传: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英] 杰西·诺曼著,李烨译,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2月版,371页,88.00元即便不是专门研究经济学的学者,对于亚当·斯密在当代经济学、资本主义市场和自由经济社会等论域中仍然处于被关注、被争论的中心位置的状况也不会太陌生。
在这本小说里,著名的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盯住了人工智能这一热门话题,重写了半个世纪以来的科技史,把一个合成人放进一男一女的情感世界,让男主人公购得先进男机一台,与同楼的女友分享,不料女友越过雷池,奸占了男机。
小美今年33岁,2017年生了一个男宝宝,今年宝宝已满2岁。上帝对人的失落发出了痛切的呼唤:“亚当,你在那里?人哪,你在哪里?”亚当对上帝说:“我在园中听见您的声音,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起来。”
在漫长的历史中,疾病被赋予了生理病症之外的色彩,苏珊·桑塔格在自身罹患癌症后便撰写《疾病的隐喻》,以试图揭示这种赋予疾病特殊意义的隐喻,主张“疾病并非隐喻,而看待疾病的最真诚的方式——同时也是患者对待疾病的最健康的方式——是尽可能消除或抵制隐喻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