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写作活动中的客体 我们在本章将主要谈论写作活动中的客体。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理解的客体不仅指作者要面对的具体的对象,比如材料等,还包括作品的直接接受者——读者。因为读者是作品的接受者,是作品意义生成的参与者和效果的检验者。
春节期间,一位由某央企派出在兰州做项目的青年朋友,在我们聚餐时送我一册《读者》创刊40周年纪念册。《读者》从黄河上游走出,流经中国,读者遍天下,真正做到了全覆盖,像美国的华莱士莉拉夫妇创办的《读者文摘》一样,是期刊出版业的奇迹。
那时,她出水芙蓉般出现在大众视野,年轻、清丽、面容羞答而内心热烈,她的到来惊艳了无数人,带上她仿佛就有了一种底气十足的炫耀。她却从不挑剔爱慕者的身份、权势、财富与修养。她对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甚至于漂洋过海。美好与静淑,长久地留存于人们的心田。
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有一个好友名叫《读者》作词:杨玉鹏作曲:张 生录音:后冬科混音:樊芳斌演唱:何龙 毛娟黑夜里读你,读出星光闪烁你是那轮明月分外皎洁有一个好友名叫《读者》时光流转,她有不变的品格晨曦中读你,读到日丽风和你是灿烂阳光温暖季节有一个好友名叫《读者》生命有你,
是读者、作者,也是邻居《人民文学》原副主编、作家 肖复兴光明日报社还在虎坊桥附近办公的时候,我的家离那儿不远。从一开始,我与光明日报的关系,既是读者、作者,也是邻居。光明日报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也陪伴着我个人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我开始阅读《光明日报》。
朋友来我家小坐,喝茶的时候,很郑重其事地问我,我每次来你们家都发现你床头柜上放着一本《读者》杂志,从我认识你开始到现在,你也搬了几次家了,刚才我特意到你卧室看看,床头柜上居然还是放着《读者》,原来你是如此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