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环境中,空气中的氧气吸收到一定能量,例如放电、受热、在紫外线照射等情况会转化为臭氧,还有些有机物在氧化时也会将氧气转变为臭氧,比如雷雨天气中闪电会产生大量臭氧,还有沙滩上的海草腐烂氧化、森林里的树脂氧化,都可能让人闻到这种带有腥味的气体,因为臭氧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雷雨过后还有森林、沙滩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非常清新。
1785年,德国人在使用电机时,发现在电机发电时会产生一种异味。1840年,德国科学家舍拜恩在电解稀硫酸时,发现有一种特殊臭味的气体释出。这种气体的气味与雷电后空气中的腥臭味相同,他判定这种气味是由一种新物质产生的,并将此物质命名为臭氧。自此,臭氧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
出品:科普中国制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继1985年英国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存在空洞,2011年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前损耗的现象,这又一次引发人们对臭氧问题的广泛关注。那么,臭氧究竟是什么?是魔鬼还是天使?
此时撒贝宁一下子也咬不准,于是打电话给康辉,问到底是读“xiu”还是“chou”。这次在节目上,节目组邀请的嘉宾朱院士将臭氧的臭读错了,撒贝宁一时分不清到底是xiu还是chou,于是便向康辉求助,因为朱院士是很有权威性的,撒贝宁宁愿相信是自己记错了,但是一个字就要扣200,撒贝宁属实心疼,只能寻求场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