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郭世英不仅成绩优秀,还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是学校足球队的名将。1962年,郭世英刚入北大哲学系,他的父亲郭沫若正应国家青年艺术剧院之约赶写剧本《郑成功》,这时郭世英常在一旁翻阅父亲所用书籍和有关资料,还自己动手也写一本《郑成功》的剧本,并且在父亲之前脱稿。
其实,郭沫若先生的许多人生经历,跟鲁迅先生非常相似,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得力干将,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先驱,是文化大师,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是书法大师,同时还是国家的重要领导人。
而这样一位功过并存于一身的人物,在女儿郭庶英眼中却是:关于我的父亲,我不觉得他有多伟大。也许是受《儒林外史》中范进等深受封建科举迫害的人物形象的影响,人们都觉得近代那些知识分子是一群满口之乎者也,除了读书以外不知柴米油盐的书生。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题:郭沫若之女追忆父亲:有笔的时候提笔,有枪的时候提枪中新网记者 程宇“这张照片是北伐的时候在韶关火车站留下来的,郭沫若穿着军装挺帅气的一个形象。”近日,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展示了一张父亲在北伐战争期间的珍贵照片。